怎么样才能算是新加坡的特色?不经过计划、规划或领导层调控下自然形成的特色。特色其实需要时间来孕育,而新加坡总是马不停蹄地顺应时代的改变,很多事物都在快速改变的步伐中失去了生存空间。一些特色都来不及孕育。
狮城是不折不扣的人工岛。人造设施特多。即使是绿荫也是经过规划而成的。圣淘沙岛更是精心设计后的旅游产品。除了计划、规划和调控之外,新加坡可否有自己的特色?
离开新加坡语境一段时间,开始发现不论是说华语还是说英语都让我若有所失。此时在异乡,才深切地体会到了所谓的新加坡特色:新加坡式的语言。
在高度调控的国度里,新加坡人的语文特色偏偏是在计划以外慢慢地形成的。方言、马来语、英语、华语都渗入彼此的语言里。英语作为强势语言也在特有的语文环境中产生了变化。本土化后的英语不单穿插方言或马来词汇,更出现了汉化结构。例如“Battery fast finish one!?(电池很快就用完了)其实只是从汉语结构译成英文词汇的句式,不合文法。
在国外碰上中国大陆或台湾朋友时虽能使用自己熟悉的华语与他们侃侃而谈,竟还觉得少了某些亲切感。碰上非华族同学时,自然必须亮出合乎文法的英语。沟通上的需要迫使华语和英语自然地纯正起来。一向推崇纯正语言,如今却觉得这样“洁净”的语言竟然少了些什么。
原来少的是家乡味道,少了方言、马来语、英语词汇和使用汉化的英语结构的味道,真的是“哭无眼屎”(福建话,意思是欲哭无泪)。语言除了沟通功能,也包含了身份象征。新加坡既不是中国,也不是西方国家。因此,不论是纯华语还是纯英语都似乎无法完全代表新加坡。在异乡的范围里,新加坡式的语言竟成了一种自我认定。
没有一个语言能够完全取代另一个语言。使用搀杂式或不合文法的语文和因为语文能力低而使用不纯正的语言是有所差别的。前者是一种选择性地表达,后者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结果。
(传自达勒姆,Dur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