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回顾百年来的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学,校园文学对于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生成、发展和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校园文学不仅为素质教育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活力,成为中国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为中国文坛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形成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以“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和“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对校园文学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新课标的颁发及新课改的实行,为校园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背景和新契机。
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和陈旧教育观念束缚,校园文学发展还不够广泛、持久、深入,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学校整体教育互相融合、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还没有大面积形成,校园文学理论研究还有待于更加系统、完善、提高。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设立课题研究指导中心,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进行校园文学课题研究,就是要总结、整合、优化、提升校园文学业已取得和不断涌现的成功经验,建立校园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学在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究一条适应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之路。
校园文学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以校园文学活动为突破口、切入点,开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语文大课堂,特别是通过文学鉴赏和写作活动,发挥文学特殊的教育功能,对于学生完善自我,陶冶心灵,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三、研究目标
校园文学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探索以校园文学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语文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发挥文学教育培德、益智、审美的特殊功能,挖掘情商,优化道德意识,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通过指导校园文学活动及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文化品位、教学教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善于进行教学研究、具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新型骨干教师。
3.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及成果应用,探索校园文学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规律和途径,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4.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及课题研究,为素质教育注入活力,促进校园文学繁荣,积淀、发展学校文化,从而建设独具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校园文学课题研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总结、整合、优化、提升校园文学业已取得和不断涌现的成功经验,探讨其规律,开辟语文教育的新途径与方法。
1.校园文学活动课程研究。校园文学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它既是语文学科课程的组成部分,又有着比传统的语文学科课程更为丰富、生动的多种教育功能,它同语文学科其他课程及分支、其他学科课程、学校其他隐形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研究该课程的历史渊源、国内外现状,内容、形式,性质、特点与地位,现实意义,实施策略;可研究该课程与语文教学诸方面的关系,探究提高教师文学教育效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研究该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学校其他隐形课程的关系;可研究该课程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各个侧面(校园环境、学校制度、校园精神文化等)的关系;可研究该课程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发展、价值观的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关系等。
2.校园文学创作研究。研究作为文学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学创作及作家作品(狭义地说指校园文学社团成员及文学爱好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广义地说则泛指反映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及所有校园作家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研究内容包括校园文学作品的定位、历史渊源,校园文学史,国内外现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流派的校园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不同题材的校园文学创作方法,校园文学作品的出版、传播等。
3.校园文学社团研究。研究作为兼具学校社团和文学社团功能的校园文学社团及其区域性或自由组合性的联合群体。研究校园文学社团的历史与现状,社团建设与活动等。
4.校园文学理论研究。研究对象为校园文学理论的现状及成果,校园文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目标、方法等。
五、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校园文学定位的多元化。 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学,是一个兼属于教育学和文学的复合型概念,它既指作为学校课程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学活动课程(它同语文学科其他课程及分支、其他学科课程、学校其他隐形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指作为文学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学创作及作家作品(狭义地说指校园文学社团成员及文学爱好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广义地说则泛指反映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及所有校园作家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指既是学校社团又是文学社团的校园文学社团及其区域性或自由组合性的联合群体,同时还包括以上述所有对象为研究内容的校园文学理论研究。
2.校园文学活动课程的多功能。校园文学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它既是语文学科课程的组成部分,又有着比传统的语文学科课程更为丰富、生动的多种教育功能,在发挥文学教育培德、益智、审美、强能的作用中不可或缺,无可替代。
3.校园文学理论研究的多方位。校园文学定位的多元化,为多方位开展校园文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有利于研究者根据实际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并且把研究与实践应用及时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校园文学课题主要涉及校园文学活动课程研究、校园文学创作及作家作品研究、校园文学社团研究、校园文学理论研究等四大方面。根据校园文学课题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依据素质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法、访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七、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 实施策略:
课题组研究指导中心将直接组织专家、骨干教师对若干重点课题进行理论攻关研究,并诚邀具备科研条件的学校、地方中语会、教科院所(教研室)、有关高校院系及其他语文团体(学会、协会)合作,建立课题组,分别设立实验学校、示范实验学校、实验区,共同进行研究;制定课题管理办法,以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并重的交流活动,共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定期举办研讨会、观摩课、考察视导等学术活动;依托“中国教育文学”网、“中国校园文学研究”新浪博客及“中国当代校园文学”新浪博客圈、会刊《文学校园》及《校园文学研究通讯》,与有关报刊合作,为课题研究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2.课题实施步骤:
⑴申报与立项阶段(每年1月~8月为宜) 组建研究队伍,准备课题申报等材料;正式申报课题,等待批准;立项;确定实施方案,拟定开题报告。
⑵实施阶段(当年批准立项月~次年12月) 召开开题报告会、课题研究培训会;分工合作,开展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工作,撰写研究论文,编著研究成果(如教师论著、校本教材、学生作品、教辅读物等),进行成果展示与研讨活动;课题组及成员每年度末进行阶段小结;参加课题研究指导中心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活动,接受课题研究指导中心的考察、视导。
⑶中期检查(次年8月~10月) 检查课题进展情况(结题主件成果是否基本成型);
撰写课题阶段性报告;接受课题研究指导中心中期检查。
⑷结题阶段(第三年1月~12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完善档案,撰写结题报告;向课题研究指导中心呈交课题研究成果,经评审通过后由课题研究指导中心统筹出版,并在本校应用;向课题研究指导中心呈报课题研究报告等结题材料,由中心聘请有关专家评估验收;结题。
八、课题研究指导中心的组织与管理
1.聘请教育专家、著名作家组成顾问组、专家团
(1)顾问组:(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毛志成(著名作家、教授)
王尚文(语文教育研究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白 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教授)
庄之明(著名作家、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副总编)
吴思敬(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校园文学委员会会长)
张之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苏立康(语文研究专家、全国中语会原理事长)
周正逵(语文教材研究专家、人教社编审)
林 莽(著名诗人、编审)
曹文轩(著名作家、北大教授)
梁晓声(著名作家、教授)
(2)专家团:(将陆续邀请各省语文专家)
顾之川(全国中语会理事长,人教社中学语文教材专家)
郑国民(全国中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大教授)
王本华(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人教社中语室主任、专家)
张鹏举(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
张 蕾(《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刘宇新(语文教学专家,北京教委中语教研中心主任)
肖远骑(语文教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
程 翔(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黄 伟(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世龙(作家、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中语会理事)
2.设立课题研究指导工作机构
主任:
钟湘麟(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秘书长)
副主任:
邓虹(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员、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
周健(辽宁省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
欧阳芬(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
3.设立实验区、实验学校,建立课题组(见《课题管理办法》)
九、预期主要研究成果
(一)研究报告:“校园文学研究”年度报告。
(二)研究成果丛书:“校园文学课题研究”成果丛书(各课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专集,主要包括理论研究论述、实验学校教学设计与案例、校本课程教材等)。
(三)论著:校园文学研究专著多卷。
邮政地址:北京朝阳区慈云寺邮政局116信箱 邮编:100025
快递地址:北京通州区芙蓉路1号京贸国际城4号楼1单元1101 邮编:101100
联 系 人:钟湘麟 15801490055 王光第 13552038029 单荣秀 15810211959
联系电话:010—58497182 / 57190971
电子信箱:xywxyj@126.com QQ:528949343(校文研)
官方网站:http://www.eduwx.com(中国教育文学)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xywxktz(中国校园文学研究)
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zxxywx(中国当代校园文学博客圈)
【附】主要参考文献:
王世龙.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王世龙.校园文学与创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彭小明,王世龙等.论校园文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于建福.素质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生充满活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曹明海.语文教育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杨斌.语文美育叙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方智范.语文教育与语文素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司.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校园文学与新课标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下一篇:全国校园文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