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 邱礼佳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我校申报的全国校园文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研究”,已于今年6月顺利通过论证,被批准立项。这标志着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和新的领域。我校主持的国家课题“素质教育与中职生成长研究”圆满结题并将科研成果成功推广,为此次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会更加顺利和完善,我们的研究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在今天的开题会上,我受课题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我的报告从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课题的提出
(一) 选题背景
从鲁迅1920年发表《风波》到今天,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在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作家奉献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杰作,也有许多理论家和批评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理论建设,使乡土文学在新文学历史中拥有着特别的地位,产生了突出的社会影响力。乡土文学的发展与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有密切影响。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步入到工业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面貌发生了迅猛的变化,这对乡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乡土文化是在一个特定地域内发端流行并长期积淀发酵,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总和,是一种意识形态,如民风民俗,包括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广义的乡土文化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
回溯改革开放25年来,广东有相当一段时间可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年代,广东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发财致富的热土,为国人与世人所瞩目。与此同时,“广东是文化的沙漠”、“本地姜不辣”的微词也让人惋惜与沮丧。到了今天,特别是在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确立之后,广东已在努力重塑自己的形象,文化被充满想象力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现在全省人民上下一心,都在致力于自己的梦想:即把人文价值恢复到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实施以文化论输赢的长远策略。
围绕着文化而作出的种种战略企划,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和企业尤为关注的问题,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就意味着占据未来。文化战略成为基础性和主导性战略,文化价值获得了高度的认识,对文化的理解与诉求,成为了我们既真实有形而又空阔无边的追求,文化意识已经在体制内外生根了。正是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发展具有了新的背景和新的契机。
我们乐从镇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艰苦创业的事迹可歌可泣;从洗脚上田到科学发展观念的改变,在市场竞争法则和传统价值的冲撞中人的现代素质在成长。现代化的进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生动的题材。镇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文化建设,文艺创作氛围良好。随着我镇进入全方位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文化事业也将进入一个新发展的时期,我镇文化建设将迎来新的高潮。近年来,乐从镇各项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硕果累累,特色鲜明,尤其重视文化的群众性、乡土性等元素,彰显了乐从文化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魅力。
我校在乐从镇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以荆棘鸟文学社为龙头,将教育与文学有机结合。乐从文学协会、《乐从文艺》编辑部在陈登职校落户、运作,并以此为契机,整合全镇各中小学的校园文学资源,以点带面,组织、带动全镇各中小学文学社团及各校校刊、校报的繁荣、发展,将校园文学推向社会。实现了“校社结合,繁荣校园文学、社区文学”的教学教育理念,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同时,乐从镇浓厚的商贸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我们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为我们校园文学、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社会资源。
(二)选题意义
1.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和研究”是一个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课题,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总结、整合、优化、提升乐从镇校园文学已经取得和不断涌现的成功经验,探讨其规律,通过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的结合和研究,传承乐从本土文化,创设生态课堂,开辟语文教育的新途径与方法。这个课题的研究,将校园文学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
2.发展地方文化
本课题采用乐从独具特色的“政府+学校+企业”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展开研究,将教育、文化、企业三者结合起来,采用教育学的行动研究法结合社会自然学科的田野调查法的研究方法。以校园为切入点,教育部门与文化部门、政府、社会的联动,带动地方文学、文化事业的研究、发展,繁荣、提升地方文化、珠三角文化乃至岭南文化的文化发展模式提供一个范式。
本课题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强化校园文学教育,在开拓以地方人文教育为主的文学校本课程,促进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承传、发展、繁荣地方优秀文化方面意义重大,为此,我们选定了本课题。
(三)研究价值
1.教育教学方面:为促进学校教育与地方文化的共同发展提供一个范式。
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乐从,他们需要来自乐从本土生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来自贴近他们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好为将来发展本地经济打下基础。而我们要进行的这个研究,正是要突出乐从的乡土特色和地方社会心理文化的理性分析与冷静透视,将本地历史文化的发掘与提升本土文化的创造力相结合,将社会生活环境资源与学校环境资源教育有机融合,以弘扬乐从本土文化、提升本土文化的创造力、培养继承乐从本土优质文化人格又具有全球胸襟的商贸人才为抓手,为促进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提供一个范式。
2.发展地方文化方面:为校园文学与地方文化同步协调发展开创新的途径。
目前,国内外在将校园文学与地方文化工作有机结合,将教育学的行动研究法和历史人类学研究相结合,从微观角度研究地方文化特质及探究地方本土文化发展模式方面还少有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填补这一空白的价值。
二、 课题的界说
校园文学是新时期教育发展中所涌现出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校园文化的一翼。校园文学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文学的再度繁荣而蓬勃发展起来,给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重要的一旅。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
“乡土的,也是世界的!” 文学都是在特定地域上生长起来的花儿,只要扎根故土,即便走向了世界,它依然有永久的生命力。因此说,民族的(文学),才是世界的;扎根家乡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
本课题通过三者的结合,充分挖掘、开发乐从乡土文化资源,使学生对乐从的经济、文化状况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激发他们参与探索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把乐从的民风民情现状与历史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探索与发现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满足学生学习活动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个性化发展。
同时,努力形成又地方特色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树立本土办学特色,结合乐从商贸重镇以及塑料、钢铁、家具三大市场产业升级和向国际化的纵深迈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乐从产业的全面升级。
我们还要在教育部门(及学校)与政府(及文化部门)、企业的联动中,以校园文学为切入点,带动乐从文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提升乐从文化、珠三角文化乃至岭南文化的研究、发展,建设广东文化大省提供一个范式。
三、理论依据
(一)教育方面
采用杜威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个命题一直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主旋律,成为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从而也构成了杜威整个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 。让学生“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二)文化方面
借鉴目前岭南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科大卫、萧凤霞和刘志伟等研究岭南文化理论依据及方法,开展以宗族社会为重点的珠三角文化研究,从微观角度研究乐从本土文化特质,探究乐从本土文化发展模式。
(三)团队组织、锻造方面
采用彼得·圣吉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打造高效、团结、优秀的乐从文学协会团队、校园文学团队。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五项修炼。这五项修炼的基本内容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主人翁,都会以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贯穿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三项修炼之中,以自我超越为目标,以系统思考为核心。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校园文学与乡土文学、乡土文化三者的结合研究,充分挖掘、开发乐从乡土文化资源,把乐从的现时民风民情与历史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探索与发现等实践活动中,努力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树立本土办学特色,以弘扬乐从本土文化、提升本土文化的创造力、培养继承乐从本土优质文化人格又具有全球胸襟的商贸人才为抓手,为促进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提供一个范式。
2. 在教育部门(及学校)与政府(及文化部门)、企业的联动中,以校园文学为切入点,带动乐从文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提升乐从文化、珠三角文化乃至岭南文化的研究、发展模式提供一个参考。
3.锻造一支高效、团结、优秀的乐从文学协会团队、校园文学团队,推动乐从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研究内容
1.乐从镇乡土教育资源研究:搜集整理乐从镇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俗民情、生态环境、民间文学、建筑史、村史村志等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原始材料。
2.进行乐从镇整体社会心理文化的探究和村落心理文化的比较分析,包括一些重要社会群体(如民营企业家、新生代产业工人等)心理文化研究,挖掘先进的心理文化素质。
3.校园文学课程资源及校本教材开发研究。拟编写校本教材《乐从乡土文脉》(暂定名)。
六、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效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究乐从本土文化特质及其发展模式、锻造优秀文学团队为目的,以弘扬本土文化、培养继承乐从本土优质文化人格又具有全球胸襟的商贸人才为重点,为促进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提供一个范式。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把握世界教育、文化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学校教育、地方文化事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田野调查法、比较法、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等。
(三)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为准备与起步阶段。成立课题组织机构,进行宣传发动,学习相关理论;正式申报课题,等待批准;准备开题报告,明确研究思路,确定实施方案;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
2.第二阶段(2011年4月—2013年6月)为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学习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进一步完善研究目标,落实研究内容,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方案。
3.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为评估、总结阶段。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指导小组
组长:
蔡遥炘(乐从镇党委委员、教育局局长、镇文联主席)
成员:
唐荣缵(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广东省中语会常务理事、佛山市中语会会长)
李健明(顺德区博物馆副馆长、区文学协会主席、区历
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区翻译协会会长)
杨文辉(广东进发钢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乐从镇文
学协会会长)
卓琼梅(中学语文教育硕士、校园文学研究专家、佛山市作协会员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曾小英(中学高级教师、顺德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副组长:
梁泽洪(中学高级教师、陈登职校校长)
邓碧琪(小学高级教师、乐从镇教育局教研员)
成员:
袁荣昌(中学高级教师、陈登职校教务主任)
邱礼佳(中学高级教师)
邱文杰(中学一级教师)
彭 琴(中学一级教师)
邓慧卿(中学一级教师)
劳沛根(中学教师)
3.顾问
王世龙(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中语会校
园文学与社团课题组副组长、作家)
毛志成(著名作家、教授)
吴思敬(著名文学评论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
究会秘书长兼校园文学委员会主任)
周正逵(语文教材研究专家、人教社编审)
林 莽(著名诗人、编审)
(二)课题的管理
课题的经费管理由学校全额划拨并归口管理。
课题的教研管理归口到学校教务处,按照学校相关制度进行。
课题组要强化自我管理,建立并实施严谨的课题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研究档案,开展定期的课题研究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本课题提出后,得到了区、镇各级领导和教育界、企业界专家人士的大力支持,并在地方媒体开展了系列专题报道,已经形成良好的研究范围。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题的各项研究计划,我们组建了以镇教育局局长蔡遥炘为组长的课题专家指导小组,由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曾小英任组长,陈登职校校长梁泽洪、镇教育局教研员邓碧琪任副组长的研究小组。
课题组的研究成员都是中青年教师,大都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本课题有相当浓厚的兴趣,且都有顽强的研究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良好的信心。
我校承担的“十五”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的“素质教育与中职生成长研究”项目圆满成功,并获特等奖,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我们所创办的校报《荆棘鸟》及镇政府主办的《乐从文艺》都为教材编写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学校领导已经形成一致意见,坚决保证研究所需的一切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