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馆 > 事件收藏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校园文学首次列入国家课题研究 2013-05-02 10:55:52  发布者:phpcms  来源:研究会秘书处

 

中国教育文学网-资料馆

  回顾20世纪的中国文学,1919年“五四”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文学社团及其作家、诗人,不难看出,新文学的创造者,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导、青年学生为主体力量的,校园成为新文学的摇篮。到8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学摆脱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政治束缚和在文学创作中的种种禁区,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朦胧诗”等文艺思潮的涌现,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断呈现,改革开放使文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学社、诗社团体从城市到农村遍地开花,宣言林立,可谓流派纷呈。于是,以中学生为主流的校园文学社团也乘兴而起,校园文学应运而生,很快树立起“校园文学”旗帜,这跟“五四”文学精神一脉相承。如果说世纪之初“五四”时期的文学社团活动在校园里就埋下了文学的种子,那么到了世纪末一经春风破冰萌芽,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很快蓬勃发展起来,有了自己的名分与阵容。翻开有关报刊,各地中学生文学社团(包括大学生,甚至小学生文学社团)频频闪亮登场,校园文学作品万紫千红,各种校园文学选本与专著也琳琅满目,不断涌现出小作家、小诗人。改革开放30年,校园文学为中国文坛不断增添新鲜的血液,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为素质教育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成为中国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212月,一直关注并热情投入校园文学活动的诗人、时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责任编辑王世龙申报立项了“十五”国家课题“校园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首次把“校园文学”作为课题,从校园文学的概念、创作特点及社团活动、教育教学形式、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创立了一门“校园文学”学科,成为校园文学发展史上一件重要的大事。(详情见下文)

 

 

 

开拓校园文学大课堂,构建素质教育新平台

 

——“十五”国家课题“校园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王世龙

 

各位专家、各实验学校同仁:

在总课题组和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实验学校学术委员与成员老师们的热情参与下,三年来,我们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研究工作一步步顺利进行,可以说开展得丰富多彩,完成了各项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无论是理论探究方面,还是在教学实践当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各实验学校分课题组成员不仅写出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而且总结出了具有推广价值的“校园文学大课堂”案例。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召开结题会议,总结交流课题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向支持课题研究的各位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与敬意!向支持课题研究并提供发表园地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中学生》杂志社、《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同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热情参加课题研究的各实验学校学术委员、成员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组就有关工作各位专家作一汇报,请予以审核,指导。

一、课题的确立与开题

1997年中国语文教育展开大讨论以来,语文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工具性”逐步与“人文性”相整合统一,开始注重“人文教育”“文学教育”“生命教育”等被“应试教育”忽视的个性化素质教育。然而,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在当前的教学中仍然是一个急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校园文学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翼,他联系着教育与文学两大领域,是人文教育、美育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的地位。校园文学活动,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以校园文学活动为突破口、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大课堂”,特别是通过文学阅读和创作活动,对于发展学生自身心灵,完善自我,具备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说这是开创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

为探索素质教育形势下的语文教育改革,探讨校园文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组织校园文学社团建立科学的文学教育理论体系,开展学术研究及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整合校园文学资源为实施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研究一条适应新课标课改的语文教学之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教育部社政司批准的“十五”国家级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批准号01BZX052)于200212月立项了子课题“校园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据了解,把校园文学纳入国家课题来立项研究,尚属首次。

为了切实使本课题的研究有突破性发展并取得更大科研成果,本课题立项后,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新课改的精神,结合本课题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课题研究计划方案及其研究内容,吸收那些在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取得一定经验与成果的骨干教师进入课题组,同时选择那些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有一定基础的具有科研能力的学校作为实验学校开展实践研究工作,力争实现双重目标:既培养出一批学术尖子和科研骨干,又研究出一系列有相当质量和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专著、论文及优秀案例等);既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又开创校园文学新局面,繁荣学校文化,最终提高学生素质。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力争取得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除了有一支热心于科研而又有一定水平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外,还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专家指导组作后盾。于是,课题组聘请了教育专家、诗人刘国正为总顾问,聘请了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著名作家、教授毛志成,语文教育专家、中语会会长陈金明,诗评家、首都师大博士生导师吴思敬,总课题负责人、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原中国和平出版社社长侯健等热心支持校园文学发展事业的名家任顾问,组成教育与文学牵手的具有学术权威的专家指导组。

20034 18日在北师大附中召开了开题会。开题会上,总课题组负责人之一王文琪、课题顾问毛志成作了重要指导讲话。王文琪认为本课题研究把文学活动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文学社团切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同时提出三点建议:1.文学社团过去有,现在有,很有发展潜力,要吸取经验,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与时俱进;2.不要把本课题研究搞成纯理论型的,要面向学校开展活动,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理论;3.老师自身文学修养要不断提高。他强调要倍加关注研究过程,“如何开展”最值得珍惜,争取每阶段都有成果,最后有总成果。

毛志成教授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与文学创作体验对中国教育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得考虑其价值,本课题有价值,关键看能不能做到位,实现其最后价值。他首先从宏观上强调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最后都要落脚于教育改革,但他指出目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喊得多落实得少。认为目前的素质教育改革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和应试教育虚伪对抗。他援引西方学者的观点强调要辩证地看待中、高考,指出中国的“科举”应是最好的选才方式,如没有基本达标的应试文化水平,谈何素质? 二是把素质教育搞成素质表演,不是真改革,而是“作秀”。许多学校热衷于搞花架子,而忽略了扎扎实实的“育人”,德育的缺席、空白只能造成智力的伪化。这样即使中国人个个是大学生,中国人的素质是高还是低,也还得打个问号。并强调指出,语文,语文,一个是语,一个是文,必须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最后他说,这个课题本身很好,关键是怎样把课题搞得有生命力,含金量高,产生效应;要把学生培养得有才气,而文学才气是一切才气的基础,要加强才气训练。课题研究一定要“务实”,不要“务虚”(详见《工作通讯》1期)

这些指导意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尽管当时经受“非典”影响,但课题研究仍坚持按计划开展。

二、课题管理与开展

为确保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促使各实验学校及其成员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不走过场,根据总课题组办公室的管理规定,我们制定了《量化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以量化评估办法检查验收。本课题研究,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最终达到基本分100分者为完成任务顺利结题,颁发证书;总分超过100分者(最高分为150分),除证书外予以物质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

同时,课题组设立办公室(秘书处),专人负责,上通下达,开辟“绿太阳校园文学网”,编辑《工作通讯》,并且以信函书面通知的形式加强各实验学校之间的交流,及时沟通信息,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

    三、开展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并重的交流活动

(一)开创课题研究新局面的北京交流会议(第一阶段)

20031018—19日,课题组阶段评估交流会议在京召开。课题组顾问、专家、主要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70余位学术委员、分课题负责人、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总课题组执行负责人之一王文琪主持,总课题组执行负责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肖远骑代表总课题组致开幕词,本课题组组长王世龙作了阶段工作报告,课题顾问毛志成、陈建功、陈金明、吴思敬等分别就本课题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向作了重要讲话;人教社教材专家周正逵、皖西教育学院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伟分别作了题为《关于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改革》《新世纪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发展》的报告(后者在《语文教学之友》杂志作为头条篇目发表,并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选载)。与会代表来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听取了翟暾老师创办文学社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在校园文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报告。各实验学校分课题组认真写出了阶段研究报告及有关论文,会议期间进行了经验交流。同时,对课题组报告中提出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良好的建议,确定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增强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信心,为开展好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详见《工作通讯》2期)

阶段研究工作交流会议后,课题组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对课题研究工作深思熟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与目标任务,提出“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大语文教育全息思维模式,下发了7号通知,要求各实验学校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与方案,求真务实,认真开展研究活动。要求各实验学校分课题组除了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分课题论文外,重点要拿出富有文学魅力与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案例,要确确实实将校园文学活动融进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把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探求语文教育的真谛。

课题组在开展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实验学校要求参加,共有159所学校(其中有6所小学)成为课题研究实验学校。为了使课题研究产生更大动力与影响,达到以点带面,课题组先后设立了山东临沂实验区、河北石家庄实验区、河北涞水实验区、湖北罗田实验区、浙江武义实验区、湖北松滋实验区,课题研究工作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二)确立“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山东临沂会议(第二阶段)

课题组总结各实验学校的做法与经验,根据新课标课改的精神,整合“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大语文教育模式,指导各实验学校去实践探索。2004 623,在山东临沂实验区实验学校临沂一中召开了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议。来自各地实验学校的学术委员、主要成员以及临沂市九县三区的语文教研员、骨干教师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课题组顾问、著名教授作家毛志成,总课题组负责人之一、语文教研专家王文琪,课题组顾问、全国中语会会长陈金明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议由临沂实验区即临沂市教育学会沂蒙文学社联合会承办,由临沂教研室、临沂市教科所、莒南县教育局和实验学校临沂一中、曲阜一中、路镇一中协办。探讨如何开辟“校园文学大课堂”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临沂一中代表高中、路镇一中代表初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与做法,特别是路镇一中的《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初步确立了“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操作方式。

交流研讨中,许多实验学校成员都有自己一套方案:江苏常熟市昆承中学钱建江撰写的《新课标、课改下的校园文学研究》,根据新课标写作要求的理论,探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创作热情的新方法,论述有理论依据,有具体做法,其中两个实验班建立了“承风文学”网,通过网络激发学生写作交流,采取师生互评互改,建立了“语文学科学习评价表”“语文学科分类评价表”,根据文体的不同制定了详细的“作文修改量表”等,形成了一套体现“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体系,取得可喜的成效;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苏万马老师,把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学,以文学社活动及编辑出版社刊为平台,设计出了不少案例,如《“诗意的行走”设计及例文》《寻访“扬州八怪”设计及例文》等,从题目就可以看到极具人文特色,为开发校园文学大课堂提供了实践依据;河北平山镇中学带去了5篇论文(案例)——王美丽的《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教学的“探究”和“构建”》、闫新芹的《冲出五行为将,走进社会大课堂》、戎香莉的《激活写作“春水”》、祁彦平的《案例:放眼古今,“养气”为文》、张亚芳的《一方小天地,综合大舞台》,从不同研究角度实践“大课堂”的教法与学法;湖北罗田实验区白莲河中学贺永刚等人的《以文学社团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诗歌打开中学生想象之门》的观点与做法较好地体现了“文学大课堂”的观念;湖北蕲春一中校园文学活动案例,包括《军训活动案例》《文学社竞选活动》《生命在于运动,我们激情飞扬》《高一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口头作文比赛》《参观蕲春特殊教育学校》等,案例按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程序、活动实况、活动结果等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体现了校园文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江苏常州市横林中学周泽华的《微型小说必将成为中学生训练的重要文体》的论述,为如何开辟“大课堂”提供了又一种思路;等等。

尽管各位成员的论述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但通过交流借鉴,都有了新的认识。“校园文学大课堂”要围绕新教材单元(模块)设计校园文学活动,是一体的,要打破过去单一的讲授课文方式,也就是说,教材上的有些问题如何结合校园文学实践活动中得到解决,这需要去不断地探讨。这次研讨会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思路使与会实验学校成员明确了研究方向。

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跟踪采访了会议,以“校园文学大课堂”为题制作了25分钟的专题片,并连续播出;《中国教育报》也进行了报道,进行宣传推广经验。

(三)建构“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关键——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第三阶段)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实践,对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与文学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我国古代、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可以看到,许多著名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理论家),他们在三尺讲台上向莘莘学子传授知识的同时,留下了不朽的作品,承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而当今的教坛中,教师文学创作很薄弱,真正具有实际写作能力的教师为数不多(据调查,语文教师能拿起笔来写点文章者,不足20%),即使有些教师喜欢写作,但因教学条件所限,又缺乏交流的平台与文学的气氛,而使才情难以得到完美地发挥,也影响了教学生活的情趣及创新能力等。而实践证明,教师自身素质中如果缺少文学修养,其语文教学就会苍白无味。特别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标课改的形势下,教师作为文化、科学知识传播的使者,其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写作技能,具有人文精神。于是,在课题研究中,把教师文学修养这个制约语文教学的问题摆在了面前。

2004729,由课题组牵头,与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共同组织了部分具有一定写作实力且有教研成果的教师同仁,在京召开了首届“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研讨会,同时筹备成立了“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现合并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全国教师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宋志明教授从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谈了自己对于搞好教师写作研究课题的看法,指出没有文学修养的教师是苍白的,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好写作,或者根本写不出文章,那怎能教出好学生?事实上,新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师的素质问题。他说,人大资料中心确立这个课题,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多出成果,从而起到骨干带头作用。毛志成教授从自己的教书经历与写作经验,动情地向大家发出倡议,开创教师文学阵营,搭建写作与研究的平台,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明天的语文教师成为生动的教师、充满诗情富有灵气的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健康地走上素质教育快车道。诗人林莽普及新诗教育的角度,从新教材入选当代诗人的作品谈到新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及其所取得优秀成果,对诗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从一线来的各地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介绍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的学校领导观念保守等等。这次研讨会为“教师文学”发展,促进语文教学又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次提出“教师文学”概念并研讨。

200410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批准立项了由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审报的“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建了专题组,目前专题组正开展工作。最近我们又创办了“中国教师文学网”(注:后改为中国教育文学网http://www.eduwx.com2012年为举办全国教师文学表彰奖又办起了“中国教师文学网”),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倡导教师文学创作与研究,进一步发展“教师文学”,为提升教师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搭建一个美丽的平台,以适应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需要,从而为促进语文教育改革增添新活力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教师同仁创建一个语文教育的精神家园。

(四)深入实验学校考核评估,使课题研究深入教学一线(第四阶段)

为了做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课题组于200411月至20053月,先后在河南濮阳(中原油田五中承办)、河北石家庄(市十六中承办)、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承办)、湖北松滋(松滋市教育局、松滋四中承办)、广东连州(连州中学承办)、福建莆田(莆田市八中承办)、江苏常熟(昆承中学承办)分片组织各实验学校召开了年度阶段交流研讨暨评估会议,为结题做准备。其中松滋会议召集了南方九省实验学校,是很隆重的一次经验交流评估会,同时建立了松滋实验区,得到了当地政府与教育部门的重视。这几次会议都安排了校园文学大课堂特色语文公开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山东实验中学王岱策划的“阅读·思考·创作”活动课,把所教两个班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一个专题,明确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教给学习方法,与教材内容结合,拓展课外名著阅读,用一个月时间,辅导10课时,最后各组展示成果(展示课2课时,每组轮流汇报,有小品演出,有多媒体介绍,有作品朗诵),把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达到了阅读与写作的目的;还有湖北松滋四中陈发会的“温馨母亲节”专题写作课、张旭的“尺水兴波话开篇”不同文体的作文开头指导课,江苏常熟昆承中学钱建江的“作文修改课”,湖北罗田丁际耀的“巧写片断,妙笔乘花”作文片段指导课,广东连州中学颜笑的“燕喜文化寻根”文学活动课(挖掘本校历史文化资源,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石家庄市十六中吴玲芝的宋词欣赏课“柔美与壮美”等。课题组通过“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探索与交流,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改变了枯燥的语文学习环境。

(五)搭建“校园文学大课堂”操练平台,取得科研与校园文学写作双丰收

1.依托文学社团,实践“校园文学大课堂”。

各实验学校都办有文学社,编辑社刊社报或开辟网页建立网站,每期专栏专题设计“大课堂”,发表所创作的师生佳作。文学社活动从无到有,从不定期活动到纳入教学计划,从个别参加到班级全员参与,使文学社活动成为实践“大课堂”的最佳途径。如江苏扬州树人中学的“树人文学社”及社刊《树人苑》,松滋四中的《启明》文学社,山东实验中学的《空间》文学社,四川开江中学的《新星》文学社,山东济宁师专附中的《清华风》文学社,石家庄十六中的《海潮》文学社、厦门集美中学林红晖实验班编辑的《校园文学——素质教育的平台》、山东五莲二中主办了网上电子期刊《星海文学》等等。他们除了在自己的社报社刊发表外,还定期和有关公开发行的报刊联系,推荐佳作发表,以达到鼓励的目的。同时,组织参加一些正规单位举办的作文竞赛活动,带动作文教学。

2.课题组搭建平台,积极为实验学校提供展示成果的空间。

根据本课题的互动性特点,与有影响的报刊建立联系,开展读刊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弥补教材之不足,也是本课题的一个有益尝试。课题组先后与有关名刊联系,读名刊佳作,获取最新语言信息,同时也推荐发表师生作品。特别是与《中学生》杂志合作,评选了优秀文学社50家活动,编选了文学社团专号。今年,课题组又组织各实验学校推荐参加高规格的第三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成果丰硕,在结题之际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据统计,经课题组推荐,陆续发表实验学校优秀文学作品达200多篇。同时,为实验学校出版成果专集牵线搭桥,列入出版社选题计划正式出版。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分课题论文

根据课题研究范围,实验区及各实验学校共立项了40多个分课题,大多是几个学校同一个分课题,计有150多篇论文,主要有:《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发展》《校园文学大课堂研究》《素质教育与当代校园文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开展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成功经验与问题、对策》《新课改下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研究》《校园文学活动案例研究》《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概论》《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创作研究》《校园文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平台》《校园文学与学生个性发展》《校园文学与个性化写作》《素质教育与“少年作家”研究》《校园文学与人文教育研究》《校园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校园文学与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教学研究》《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校园文学与大语文教育研究》《校园文学与青少年成长研究》《校园文学与艺术教育研究》《校园文学与创新教育研究》《新课标课改下的校园文学社活动研究》《校园文学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学课件制作研究》《校园文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

《校园文学与普及诗歌教育研究》《素质教育与校园小说研究》《素质教育与课本剧、校园小品研究》《素质教育与口头作文、演讲艺术研究》《校长与校园文学研究》《教师与校园文学研究》《素质教育与文学鉴赏研究》《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影视文学研究》《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网络文学研究》《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学修养研究》《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学创作研究》《校园文学与素质教育展望》等。这些成果将结集出版,或推荐有关报刊发表。

(二)关于“校园文学大课堂”大语文教育全息思维模式

应当说,通过“校园文学大课堂” 教学方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大语文教育思想已提出了很多年,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高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改变语文教学的弊端。现在国家颁布了新课程标准,试验新教材推行新课程改革,虽然是一股春风,但现实是学校的考试压力越来越大,观念与实践、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新教学方式一时难以发芽。我们提出“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模式,并非换汤不换药,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弘扬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各种理念,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应语文教育本真的思路,这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下面简要一二,以求方家指正。

1.“校园文学大课堂”的命名。

“校园文学大课堂”实际上也是“文学大课堂”“语文大课堂”,而为什么非要称为“校园文学大课堂”,这里要搞清“校园文学”在教学当中的内涵。我们所研究的“校园文学”,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而是围绕着写作目标而开展的校园文学活动,它以写作为中心,向外展开,包括阅读、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样比起来,称为“文学大课堂”就体现不出活动性的特点,也显得窄了,而称“语文大课堂”又显得笼统。

2.“校园文学大课堂”的理论依据与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综合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还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这些言论中我们看到,校园文学活动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由此看来,校园文学活动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应充分发挥实践活动性强、自主性强、综合性强的优势,为高效的语文学习开辟路径。语文新课程讲求语文学习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倡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新课程对语文学习的这些要求与倡导,都可以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得以实施或实现。校园文学活动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发表多少作品、培养多少作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包括教师本身),研究如何将校园文学活动纳入语文教学之中,吸纳整合各方面关于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融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艺术(美育)、人文教育等于校园文学活动之中,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面对学生年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即根据目标、内容的不同,构思生动的富有文学色彩的教学策略,从而构建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息思维的大语文教育模式——构建模式,而又超越模式。“校园文学大课堂”认为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按知识逻辑顺序编写,其传授教师仍按传统习惯教学,较少地考虑学生心理成长接受程度及“活动”的展现形态,不适合学生学习,所以要调整、改造、补充教材,开发资源,以适应活动教学的需要。

既然是“校园文学大课堂”,本质上还是要从“文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但不拘泥于“文学”,而最后又要落脚于“文学”。之所以从“校园文学”作为切入点去构建“语文大课堂”,是因为“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凭借艺术的魅力,美的感染力,把真、善、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娱乐、审美感染着人。文学阅读与写作是诉诸心灵的,是人的情感需要。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富于幻想、天真烂漫、好奇好动、渴望求知等成长的心理特点,最容易喜欢文学。在文学阅读中认识事物、体验世界、追求美好;在写作中,为了自我表达宣泄自我而完善了自我,使心灵得到升华——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积累到构思以至成文,需要运用观察、体验、想象、分析、比较、概括等智力技能,需要语言的储备与表达,在语言的探寻中得到了精神的净化,人格的升华 ,进而提升了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因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学习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之中的,这就是说,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培养起学生的兴趣点,语文教学才会成功。写作需要语言,语言需要阅读,阅读给人愉悦,愉悦给人以生活情趣,情趣给人以感悟,感悟又促使人写作,这个过程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通过“校园文学大课堂”建构知识框架,以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真正使学生被动的学语文变为主动地追求,使封闭的小课堂变为开放的大课堂,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思路。

在新课标中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说:“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这为我们设计“校园文学大课堂”提供了目标与依据。“在新课程中,语文课本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只是一种教学媒体;课堂不是语文教学的限定场所,只是提供一种时空。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也就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活动,反过来说,校园文学活动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语文教育丰富多样内涵与形式,甚至有时校园文学活动就是语文教育的实践形式。”(黄伟《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发展》)校园文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各种技能训练。可以说,校园文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单一课堂教学难于企及的。虽然“校园文学大课堂”不受过多的局限,但决不能无目的的摆布,而是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教学进程的不同去整体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静”有“动”,有机结合,形成真正的富有艺术的“大课堂”。

校园文学活动内容丰富、广泛,主要有:以丰富知识为主的活动,如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作,开展各种专题讲座等;以开发智力和训练能力为主的活动,如演讲、辩论会、故事会、朗诵会、写作竞赛、写日记周记、写读后感、写游记、社会调查、访问记、写文艺评论、缩写、改写、扩写等;以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熔于一炉的交叉相融性活动,如办手抄报、出墙报板报、自办文学社报刊、校园小品(课本剧)编导与演出、语文游园活动(如猜谜语、对对联、联词联句),军训活动等。

校园文学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广泛性,决定了活动形式及其教学活动小模式的多样性,例如:问题—解决式、课题—研讨式、话题—对话式、专题—创作式、主题—表达式、游戏—参与式、景观—游览式、生活—感悟式、社区—服务式、科学—实验式、事件—调查式、新闻—访谈式、文本—鉴赏式、体育—训练式、网络—搜寻式、技能—操作式、劳动—体验式、方案—设计式、文艺—表演式、书报—浏览式、影视—欣赏式、口语—交际式、任务—合作式、情感—交流式、情境—陶冶式、学科—渗透式,等等。这些活动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多元评价、动态评价,评价重过程、重情意、重个性、重发展、重主体整体素养的全面衡量。为设计“校园文学大课堂”提供了基本样式与依据。

根据活动内容不同点可以采用不同活动教学模式设计操作方式与步骤,从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到学校大型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如选择参加全国性的作文大赛,可以先进行全校性的作文竞赛,要由学校或教研组指定几位老师负责,出好参赛题目或确定题材范围,安排竞赛时间,然后组织阅卷、评选,先评出校级奖次,公布竞赛结果,然后推荐佳作角逐全国级大奖。这样层层选拔,既锻炼了一般学生,又能选拔出人才,像这次课题组参加“叶圣陶杯”作文赛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对推动作文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教学当代诗歌单元,假如用1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先用2课时指导阅读教材上的诗作(诗歌韵律的特点重在读,切勿逐句分析),交给学生学习任务与方法;可以用1课时指导学生整体了解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方法;可以用1课时与古体诗比较语言与形式的不同;可以用2课时去阅览室摘抄喜欢的诗歌并写出理由,然后展览;可以布置学生用课外时间研究一个当代诗人并写出评价性文章;可以用2课时全年级联合组织诗歌朗诵会(按小组、班级、年级层层选拔),同时邀请当地诗人作诗歌讲座;最后,让学生模仿写诗,互评互改,班里选出,指导学生编辑一期文学社“诗歌专号”。这样从“阅读—感悟—知识—活动—思考—写作”去整体设计,实施教学。

在“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策划、导演、组织者,要打破教师所教班级的独立性教学方式,而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同一年级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同一年级教师要集体备课,围绕教学内容与目标共同策划设计教学方案,做好活动准备,主导实施步骤,做好组织、管理与参谋,形成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乐趣。

许多实验学校教师已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总结出了“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案例”,前面已有介绍。

(三)编辑出版校园文学教材,开发校园文学校本课程

早在19996月国家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开发校本课程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方面。而落脚点最终是如何编选好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为此,课题组编选《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丛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列入出版计划,陆续为取得成果的实验学校出版专著,总结与传播研究成果。特别是要围绕课题研究体现“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思路,拿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成为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以便推广。

五、结语

校园文学研究适应了素质教育发展及新课改形势的需要,越来越显出它的研究价值。要加快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教研重心必将下移到学校教学第一线,“学校是教研的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从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研兴校”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品位,而且更有利于积淀、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课题组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事业心,克服困难,竭力为大家搭建好这个平台,同时有大家的积极合作,也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的氛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各位老师,课题组各位成员,各位专家,以上向大家提纲携领地汇报了课题组开展工作以来的有关情况与内容。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还需要各位的指导与帮助!课题结题了,但我们的事业没有结题,我们的友情也永远没有结题!愿我们携手并肩,与时俱进,辛勤耕耘,为素质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使我们富有, 文学使我们高贵,愿校园文学这块希望的田野上,盛开素质教育之花!

祝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让这次北京之行永远留住您的好心情!

                                                     2005727

 

  

图为课题研究第一次评估交流活动(2003年非典之后的10月),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著名作家毛志成,评论家吴思敬,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人教社语文教材专家周正逵等出席指导。

 

                                

课题主持人王世龙在作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文学网-校园文学资料馆

2005年结题合影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讨会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