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育理论 > 前沿观点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2013-04-23 11:18:43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刚刚看过一个节目,上海一个17岁的初中生,一个平日里让父母与老师都骄傲的阳光少年,突然离家出走了。看着镜头里出走少年的父亲神经质地反复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恰好《班集体建设与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课题该结题了,就此机会说上两句,给为人父母的年轻人进两句衷言,努力减少同样的悲剧再发生。
  上面提到这个出走的孩子,一直是个优秀的男孩,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少年,却突然一天,留下一封诀别书,离家出走杳无音信。荒了手脚的父母,悲痛中深刻反省。经过调查发现孩子出走前,对父亲存在感情隔阂。而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凭本事打入上海的律师,可见不是泛泛之辈。在孩子上学期间,孩子的父亲多次被评为优秀家长。现实生活中,父子俩的感情也的确不错。孩子一直非常崇拜父亲。父子感情隔阂是出现在孩子初三时,因为孩子早恋,父亲干预,孩子不理解,导致父子感情出现裂痕。不过,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孩子的出走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这个孩子一直很优秀,在学校始终是前几名的学生,平日里父母的寄托,老师的期望,同学的崇拜,都给其心理施加了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沉重的精神负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这个孩子的问题,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青少年意志品质滞后年龄发展所造成的悲剧。 
  孩子出走后,父亲深深自责。惭愧自己没有处理好孩子青春期早恋问题。媒体舆论也大多往这个方向追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大上海的律师,可谓经得多见得广。然而他在孩子都出走了,仍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只知道一个劲地忏悔自己不够耐心。这哪里只是一个耐心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哟!
  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严重滞后,一方面出于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对老师缺乏必要的信任;另一方面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缺乏沟通能力与敬业精神。按照我们国家的教育结构,孩子小学毕业后进入中学,不但孩子对学校陌生,学校老师对于学生及家庭也是陌生的。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个极大的障碍。因为孩子的成长,孩子精神品质的形成,是与家庭环境分不开的。孩子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初中),不但家长在了解孩子老师的教育理念,老师也应该了解孩子及家长的性格、品性、家庭和谐程度,尤其是应该了解孩子成长环境中家长之间的矛盾,以及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如此,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可是现实中,出于教师与家长彼此间信任的缺乏,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理性的认识,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对于孩子可能发生的成长变化缺乏足够的清醒的认识。老师面对不同程度的家长,即缺乏必要的沟通技能,又怕麻烦缺乏敬业精神。尤其面对社会对教师的普遍不信任与学校对教师的不公平待遇,大多数教师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消极回避。使最须要呵护的青春期的孩子成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不仅是教育理念问题,也是体制的缺失,道德的缺失。
  落后的教育理念,使社会对教师的教育活动附加太多的束缚,举手触禁。教育本来是一种灵活、复杂、专业性很强的思想活动,对施教者有着较高的职业要求与素质要求。然而,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来提高,但是中国社会教育的缺失,却使广大家长无法提高教育理念,配合学校教育。那么剩下的唯一的途径,就是依赖老师。所以我曾经对我的学生家长阐释这种关系。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想让孩子正常成长,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他们没有选择地必须信赖老师。
  这是没有选择的的选择。
  前面提到意志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须要长期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的幼儿教育观念极为落后。仅凭幼儿教育理念差距,我们就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拉开了距离。卑斯麦就曾经狂言:“我们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已经注定了”。那么小学知识能够有多大竞争力呢?显然这并不是指小学的知识,而是指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中就包括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我们中国现在盛行的幼儿教育,仅仅停留在本能的基础之上,同养个宠物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极度缺乏理性。甚至还不如狼与鹰这样的动物。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各种风险与坎坷,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不涉险,孩子怎么能学会抵御风险战胜挫折的能力呢!前面那个儿子出走的父亲痛呼:“我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悲剧从孩子降生就已经开始了。我在过去的文章里,多次提过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一个留学美国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美国朋友在他回国探亲时携妻子随他一起来中国旅游,这对美国夫妇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一次在散步时,在路上玩的孩子滑进一个排水沟里,面对孩子的没顶之灾,孩子的父母做好营救孩子的准备,却不马上把孩子拉上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往上爬。父母蹲在沟边,看着孩子爬上来,滑下去。再爬上来,再滑下去。直至孩子筋疲力尽地爬上来趴在沟边上时,他们才把浑身是泥的孩子抱起来,说着孩子似懂非懂的鼓励话鼓励着孩子。
  许多西方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有什么要求时,不是马上替孩子来解决或者立即满足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来克服困难,鼓励孩子通过收拾家庭卫生,或者洗件衣服什么的来达到目的,让孩子懂得付出代价才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这在我们中国是很难接受的,象那对美国夫妇那样蹲在沟边看着两岁多的孩子往沟上爬,会被中国社会举国上下斥责为不人道,没有人性。看看我们近年来弑父杀母案件的频频出现,难道我们没有感觉到真正没有人性的是溺爱孩子的国人吗?难道我们要永远听那:“我不知道为什么?”凄惨的哀嚎么!
  理性,受的理性是我长期倡导的。那对美国夫妇,在孩子爬上沟边时,父母抢着把浑身是臭泥的孩子抱在怀里,根本没有在意那令他们作呕的臭泥弄脏了他们华丽的衣服。孩子母亲用嘴舔去孩子脸上的污泥。舐犊情深,这是动物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本能。
  最近一周之内,女儿就在学校,亲眼目睹了两个孩子跳江自杀。一个是因为早恋失恋;一个是因为父母忘记答应他的要求,孩子认为父母不再重视他了。其实这个现象早在十余年前我就发现,并着手解决了。十多年前,一个初三的学生因为与早恋的女朋友分手,用拳打破班级的玻璃,结果把手刮得鲜血淋漓,手筋险些被割断,造成终身的遗憾。
  早恋,是中学阶段的孩子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如果不能正视这种现象,那还谈什么教育。然而,关于这种问题,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必须引导孩子合理宣泄。因此从我的那个伤手的学生开始,我就从初一着手对学生进行极限意识的培养与极限行为的锻炼。并在向学生晓谕早恋的危害的同时,还向学生传授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缓解宣泄自己心理的压力与郁闷。从心理上与生理上对学生进行极限训练。这种锻炼,先要向学生讲明白道理,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由学生主动来接受极限锻炼。并且须要孩子的家长密切配合。 
  每次新生入校,我都在第一次家长会上与家长就教育理念达成共识,然后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对孩子的成长施加影响。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我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大多都具有克服的欲望。这种教育在非智力方面效果较明显,但在智力方面,也就是孩子学习上,则取决于孩子的基础了。有的孩子小学基础太差了,要求孩子在小学三四年级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完成初中学业,这无异于盖空中楼阁。如同在四楼上面盖七楼。可是我仍鼓励孩子们,虽然追上正常水平难度太大,但方向是没有错的,机会还是有的。与一同落下的同伴比起来,这种追赶仍有个极限,谁追得最快,谁的损失将最小,谁就可能还有改善命运的机会。并且告诉孩子们,前面的同伴仍有可能犯他们同样的错误落后,那么腾出来的机会就只留给那些在后面紧紧追赶的人,谁追在最前面,谁将获得这种机会。 
  然而心理教育,是必然会有反复的。这就须要在孩子困惑时,家长予以及时指导。当孩子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困惑时,家长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告诉孩子这是被关注被关爱的现象,孩子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可是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在孩子最须要鼓励,在老师的教育最须要配合时,家长要是从溺爱孩子或者在感情上讨好孩子的角度,告诉孩子这是老师对他的歧视,家长会到学校为孩子讨还公道。这样的孩子就基本上难以在心理上正常成长了。我遇到这样的事不多,我的方法是,当着家长与孩子的面把这种内在的关系揭露,让他们知道利弊关系。可是这须要老师具有较高超的沟通能力与丰富的阅历,即要化解家长与学生的困惑,还要掌握好交流分寸,确保交流的畅通。这在过去整个社会信赖老师的时代,不是什么难题,可是在当今施教与受教者之间的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这份沟通的成功率就很低了。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我们国家教师培养过程中,仍然没有口头论辩的科目,致使我们国家的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还处在自然发展的阶段。
  委屈,直白地说我们现在的孩子受不了半点委屈。这是生存能力低下的表现。不是付出了就一定能够成功的。现实生活中,成功需要多种因素。可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所受的教育都是1+1=2的逻辑。而事实上,生活中人们的付出,1+1常常不等于2,甚至可能等于负数。并非付出越多就一定越好,这就注定委屈是现实生活的必然的现象。我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因势利导,利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些挫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委屈:“委屈是弱者的毒药,是平庸者障碍,是强者的动力。”孩子出走,就是因为他觉得委屈。平时缺少“委屈”教育的孩子,不但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且特别爱走极端。文首的那位忏悔的父亲,还在反思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恰恰是因为他平时做得“太好”了,让孩子缺乏委屈的免疫力,当孩子受到委屈时,脆弱的心理崩溃,悲剧便由此产生。
  我们在给孩子种防病疫苗时,有一种疫苗就是把病毒弱化,然后种到孩子体内,激活孩子产生对这种病毒的抗体。委屈教育也是相同的道理,要从小进行,要经常向孩子讲明白正确对待委屈的道理。要学校与家长配合,父亲与母亲配合。毕竟孩子还幼小,心理还较脆弱,委屈教育的分寸很难掌握。要想让委屈教育发挥更大的功效,这就须要有人及时疏导。当学校委屈教育令学生困惑时,如果家长一边给孩子些安慰,一方面为孩子讲明白道理,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她)的关爱。定会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安慰”会调谐孩子的心理平衡,“道理”会增强孩子接受委屈教育的理性。如果那位出走的孩子,受过委屈教育,他就不会因为父亲的干预与不信任而出走。虽然被父亲不信任,是一件挺伤心的事,即使受到委屈教育,也是会伤心的。但是不至于达到出走的地步。教育形式并不是完全单一的,许多方式是可以综合运用的。如果在极限教育中,结合委屈教育,当孩子误会父亲不信任他时,就不会感觉到那么伤心了,心理防线也就不会崩溃。比如,在委屈教育时,要告诉孩子。人生最大的悲伤、风险,就是被亲人不理解,被亲人伤害,甚至被亲人出卖。虽然这样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的,也比较少见。而且亲情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牢固的感情,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即要具有接受亲情伤害的能力,也要珍惜亲情。这会让孩子懂得亲情是世人普遍比较珍视的,主观上故意的伤害,一般都在是巨大的利益面前。平时生活中,是极其罕见的。如此,孩子才能知道在什么时候做好接受极限委屈的心理准备。
  前些年一个少女,也是因为父母忙于生计疏远了她,她误会父母不再爱她,而跳进昆明湖自杀。因此,当今的孩子还须要孤独教育。让孩子懂得能否耐住孤独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表现。所以,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她)学会自立。能让孩子自己独自睡的时候,就不要让孩子再与大人一起睡。生理上孩子的母乳期越长越有益。可是心理上母乳期越长则对孩子的成长却是越无益的。因此,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早些断奶。 
  学校与家长都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自立行为,引导孩子以自立为荣。学校更要引导孩子正确理解亲情、友情、爱情,让孩子懂得耳鬓厮磨,相互厮守那是动物最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人类理性的感情表达方式,是努力让亲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有所提高。父母辛勤的劳动(工作),也是对子女爱的一种表现,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受更好的教育,减轻父母晚年给孩子带来的负担,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只有幼稚,生理与心理上不成熟的人,才会过分依赖父母与其他亲人。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生活,是对孩子进行孤独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我们的家长常常有一个观念,为了让孩子把学习搞好,不许孩子参加学习以外的其他课外活动。甚至做班干部,当科代表都不让孩子做。总是把老师安排孩子参加这些活动,视为影响学习。可能是非教育行业的人们大概不知道,但凡学习成绩出色的孩子,绝少有只学习什么都不做的。人的成长须要各方面的锻练。即使有个别只学习,绝少参加课外活动的,也多半将来缺乏社会活动能力。现代教育理念,都是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没有社会活动经历的孩子,是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可是我们许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经常有跳楼自杀的学生。而且多数的学生自杀的原因都没有什么大事,大多是因为学习的压力,优越感的失落与感情问题。这些问题,本来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都能够预见到的。但是孩子们的父母们急功近利,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孩子精神的健康成长,当悲剧发生时,却怨天尤人。其实断送孩子前程与性命的恰恰是孩子的父母们。
  那个出走的孩子的母亲对电视镜头说:“你快回来吧,回来妈妈会更加爱你的。”悲剧呀,爱的非理性,正在铸就越来越多的悲剧。有这样的爱,怎么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来!
  悲剧——爱,这两个词本是不应该互为诠释的。

    责任编辑:唐正立 

上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论民族文化传统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