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文学知识 > 散文知识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文学作品中的简笔艺术 2013-04-28 10:18:08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文学作品中的简笔艺术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曾经有人问罗丹:他是怎样将一块嶙峋的顽石雕成精美的雕像的。罗丹说:“简单得很,你拿来一块石头,把所有不需要的部分统统砍掉。”这绝妙的回答,再深刻不过地阐明了艺术作品与简炼的密切关系。
         艺术创作是如此,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在文学作品中,最艺术的也是最简炼的,最简炼的也是最艺术的。《水浒传》中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其中写“风雪”只一句:“那雪下得正紧。”一个“紧”字,蕴涵着多少意思,真是“境界全出”。难怪鲁迅先生赞之为“神韵”之笔。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长妈妈讲故事的情节,美女蛇的凶恶阴险,和尚的成竹在胸,书生的又喜又惧,都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却只用了二百二十八个字,不可谓不精炼。而在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馆喝酒,一个“排出了九文大钱”的“排”字,又多么有神采,多么经济。
        从语言的感染力上来看,同样是表达一个意思,用少许语言说就比用很多语言说起来有韵味、耐咀嚼。《王直方诗话》载:“或有称咏松句云:‘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者。一僧在坐,曰:未若‘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或以语圣俞,圣俞曰:‘言简而意不遗,当以僧语为优。’”这里,短句与长句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由于短句用的字少,所以相对来说“浓度”就大。这就好比饮半斤薄酒,与饮一杯佳酿,虽同样能醉人,但人们总还是觉得喝那一小杯佳酿更有意思。李笠翁有两句话,叫做“意则期多,字唯期少”(《闲情偶寄》),说的就是简笔的艺术。
         当然,艺术的表现,要想达到笔简而意足的境界,往往是要花费大力气的。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初稿开头说滁州四面有山,这个山,那个山,写得很多,到最后定稿时,却将这些一概抹去,简成五字一句:“环滁皆山也。”这样一来,使文章起势奇兀,唤起全篇精神。然而,这五个字来得谈何容易!据《朱子语类》上说,欧阳修写完文章,总是把它粘在墙上,“出入观省之”,不厌其烦地揣摩修改。“环滁皆山也”这一笔,不知耗费了他多少心血呢!
       宋代文学家曾巩有一次曾授意陈师道写一篇文章,陈师道写了几百字,拿给曾巩看。曾巩看后,“取笔抹数处,每抹处一两行,凡削去一二百字。后山(陈师道)读之,则其义尤完。固叹服,遂以为法。”这里,曾巩将一篇几百字的东西砍去一二百字,所剩无几了,然而他这一通斧头,竟然“其义尤完”,其原因,就在于砍去的都是无用的话。累赘一去,原来掩盖在芜蔓之中的意图也就突出出来了。为求简炼,删得一点也不心疼。
        简炼,并非苟简。如果为简而简,进而以简害意,这就是苟简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朝的苏辙曾对司马迁的《史记》作过修改。《史记·甘茂传》有两句:“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苏辙却给改成:“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原来是甘茂“学百家之说”,给改成史举“学百家之说”,删去一字,语意悖谬。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散文的写作特点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