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高考语文考试一结束,作家叶永烈专门在腾讯网撰文评述各地高考作文题。他认为,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总体来说做到了两点:一是事先无法“猜到”,避免了有的考生事先有所准备;二是没有偏题、难题、“坑爹”之题与考生“作对”。
叶永烈说,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有三个特点:一是“穿越”时空;二是关注科学;三是强调梦想、发展。缺点是命题中“爱迪生回到21世 纪”一句有语病,爱迪生是19、20世纪的人,怎么会“回到21世纪”,应是“来到21世纪”。上海卷《更重要的事》,不是一拿起笔来就能写的,要思索一 下。这个题目的关键点在于“更”字。这“更重要”,意味着超越日常的生活,超越平常的想法。这个题目,大多数考生都能够写得出来,但是写得好不容易,这样 就拉开了考生间的差距。就个人喜好而言,湖北卷“以方圆为话题”最“中下怀”,因为本人在1978年发表过童话《圆圆和方方》,写的就是以方圆为话题。这 是一个数学话题,却能引出方与圆各有各特点、应互相尊重的思想主题。
|
|
叶永烈说,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很有新意,从一个细节入手,让考生写出环境保护这样一个大题目。这对于当今中国,很有现实意义。应当多多提倡 出这样贴近时代的作文题目。广东卷以捐助为题作文,同样很有现实意义。当今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参与公益活动,而这个题目却从受捐者的视角来看待、来分析,很 不错,这个题目同样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辽宁卷《沙子与珍珠》,富有哲理,而且有励志作用。这个题目在提示考生,你只有成为珍珠,才能不同于众,才能“脱 颖而出”。
熊丙奇:好的命题要让学生有话说
对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学者熊丙奇告诉记者:“总体来说今年的作文还行,偏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但是要写出好的高分数是比较难的。我感觉在目前的材料中,最后出来的文章还是千篇一律的比较多。”
在开考之前,网上有不少人预测,几年高考作文中必然会有很多要涉及“中国梦”,但是结果许多作文其实绕开了这个热点,熊丙奇对此表示高考作文不 要急于紧追时事,它不是时政体,它本身就是一个反映学生的观点和他的既有表达的题目,好的作文题主要在于他能不能提供比较大的思辩空间,能不能让学生自由 表达,这是最重要的。而今年可以看到有些题目给学生的思辩空间还是比较小的,给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也不够。这也是未来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王旭明称“高考作文令人忧郁”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在微博上发表言论,称今年的高考作文让其“忧郁极了”。
王旭明在微博中写道:“有记者问看了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我答:如同这连绵的夏天的雨,忧郁极了。一是题材远离现实生活。二是立意拘泥狭窄空 间。三是思想浅薄之至。四是抑制学生思考、想象和语文多方面能力展示与发挥。总的印象:勉强给60分吧。唉,高考学生作文呵,让我拿什么拯救你?”
果壳网:把蛾子看成蝴蝶了?
针对今年江苏高考题,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质疑:洞里可能看到蝴蝶吗?
文章说,正常情况下蝴蝶不会对山洞有什么爱好。蝴蝶绝大多数都是昼行性的(还有个别是晨昏行性),取食花蜜、树汁、腐败果实等,没有任何理由要 往山洞里面跑。当然有时候蝴蝶会在山洞里过夜,但是文中这些人是去探险的,洞穴探险这么危险的事情会有人选在晚上去吗?不过还有一种可能:这些蝴蝶在“冬 眠”。其实这个解释还是很牵强的。钟乳洞因为湿度原因本身确实不适合冬眠,而且钟乳洞的温度变化不大,到了春天这些蝴蝶也未必就能醒……飞300米进洞似 乎也深了点儿。至少它是可能性不为零的。但如果让我打赌的话,我还是赌作者是把蛾子看成蝴蝶了。
对此,网友展开讨论。有网友表示:“文学描写到底多大程度上允许偏离事实?作为一个读者,我的意见是:如果你讲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虚构伪装成真实是个很危险的技巧,绝大部分人玩不转;刻意把虚构和真实掺在一起伪装成真实,更是不可饶恕。”
江苏题被评“最奇葩”、“最寓意深远”
针对今年各地高考题,新浪教育进行了在线调查:“您觉得今年哪个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最让人崩溃最‘奇葩’?哪个省市的题目是最让灵感迸发、文思泉涌、大呼“给力”呢?而哪个省市的高考作文是最让人满怀欣喜‘期待’精彩文章的题目呢?”
截至昨天下午6时,江苏、北京和安徽三省市作文题分列“最奇葩作文题”前三名,得票率分别为17%、14%和11%。
被网友认为“最好写”的作文题前三名分别是:大纲卷(14.0% )、新课标卷(10.2% )和上海卷(8.1%)。
而在“最寓意深远”的作文一栏,江苏卷(17.5% )、湖北卷(14.0%)、安徽卷(12.7%)分列前三名。
法国高考考什么题?
2013年法国高考将于6月17日开考。哲学在法国普通类高考中是必考科目,2012年法国高考中哲学科目的作文题目如下(均为二选一):
文科考题:1.人们通过工作获得了什么?2.是否所有信仰均与理性相悖?
理科考题:1.没有国家我们是否更自由?2.我们是否有责任追求真理?
社会经济类考题:1.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欲望?2.工作是否仅为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