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1938—1985),原名熊耀华,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古龙的作品是真正深入街头巷尾的经典,小李飞刀、陆小凤、楚留香等众多形象,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角色;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流传之广,几乎成为中国人最常见的口头禅。
日前,筹划一年多的新版古龙文集终于面市,据出版方读客图书介绍,新版首次打破武侠的框架,将古龙作品归为“文学经典”,封面设计也走经典与时尚兼备的路线。那么,这套几经打磨才推出的著作有怎样的特色?为此,记者采访了该书责编许姗姗。
将古龙作品归为“文学经典”
记者:能否先回顾一下读客签下古龙著作大陆独家版权的过程。以及介绍一下在此之前古龙著作的版权状况、此前大陆出版古龙著作的情况?
许姗姗:读客的负责人都是古龙的粉丝,有一天负责人突然提到古龙的书,我们调查过市场后发现,销售数据同古龙的影响严重不匹配,在渠道、包装、营销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就想到可以通过读客的方法去提升古龙图书的销量。然后我们就去联系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联系了一年多,读客董事长华楠也专程飞赴台湾。读客的营销理念打动了以古龙儿子郑小龙为代表的委员会,加上读客提出的条件又很不错,在几十家出版机构竞争中,读客最终顺利拿到了版权。
记者:新版在内容上做了哪些修订或增补?
许姗姗:新版古龙文集,我们首次打破了武侠的框架,将古龙作品归为“文学经典”,想将其打造成“史上最具收藏价值”的古龙文集。
在文本质量上,为了无愧于“史上最具收藏价值”的古龙文集这个称号,读客图书将文本质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尊重古龙原著,聘请专业人士为古龙文集制订了专门的编校标准,所有编辑人手一份,按照这个统一标准来把关编校质量,所有稿件保证三审三校,责任到人,不允许任何环节出差错。
记者:为什么想到将古龙文集归为文学经典呢?如此归类,相较以往列为武侠小说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许姗姗:因为古龙是一位值得写进中国文学史的作家。他的小说,在质量、数量和持续的影响力方面,都十分可观。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甚至影响了很多作者。他小说中的很多句子,成了读者的口头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世界观。就这几点来看,古龙的作品完全称得上是文学经典。至于变化,首先就是,很多人提到古龙的时候,可能就不会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武侠作家”了,而是会把古龙当作文学史的一部分,把古龙的作品视为真正的文学。这个观念上的变化,对人们重新认识古龙、古龙作品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封面效果“时尚与经典兼备”
记者:为何直到现在才推出?据说封面设计很费周折?
许姗姗:古龙项目筹划了长达一年,三度延迟出版时间。光封面磨泡了10个月之久,经历过无数次推倒重来,耗资在百万以上。为了使封面达到“时尚与经典兼备”这个效果,设计部和编辑部从去年5月份开始,广泛搜罗素材,传统图样、武器、瓦当、吉祥物、青铜玉器、石雕、武功秘籍中的线描小人、水墨贴图、人物剪影……把能想到的一切元素都筛选了一遍,又都一一付诸尝试,反复比较,多方斟酌,终于确定了封面要素。
小李飞刀系列的封面,参考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幅清代国宝级山水画,分别是袁耀的《蓬莱仙境图》、奚冈的《岩居秋爽图》和吴历的《泉声松色图》,之所以最终选定这三幅画,是因为它们的意境、画法和构图很有江湖的感觉。另外,为了突出作品的经典厚重感,新版古龙文集特意采用了线装古书的装帧形式,线装的这个线并不是真的用线去穿,而是纯靠印刷,还有设计师对仿真细节的考究。
为了吸引年轻的90后、00后读者,新版古龙文集在封面色彩上也有诸多考虑,反复尝试后,选定了6个颜色,其中小李飞刀采用的是天蓝色。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今年新版古龙文集的出版日程、计划?许姗姗:今年新版古龙文集将会首先推出“小李飞刀”系列四部,4月初上市!接下来我们会推出“楚留香传奇”系列和“萧十一郎”系列,顺利的话,四月中旬就能上市。紧接着是“七种武器”系列和“陆小凤传奇”系列。总之,今年,我们会一波又一波推出古龙的经典著作!
古龙笔下的江湖就是人生
记者:古龙的长子郑小龙表示,“有人把古龙比为李白,金庸比为杜甫,从外在的性格来看,这种比拟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换以作品的角度,可能这话就要反过来说了。父亲早年生活坎坷,尝尽世间炎凉,所以小说中多有对底层社会与复杂人性的表现; 而金庸出身世家,生活优越,反映在他的武侠世界,是天马行空的‘成人童话’。父亲的经历,让他的作品具备了传统武侠小说不具备的深度。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唯独人性的本质不变,我觉得父亲的作品已经超越了武侠这个类别。”您怎么看待郑先生这段评价?
许姗姗:深深赞同这段评价。
记者:有学者称古龙是“语言大师”,谈谈您对古龙语言风格的感受和认识?许姗姗:古龙的语言很简单,很直白,写人写景写情,都能三言两语勾勒出来,而且他不留恋自己的笔墨,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渲染,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快速地推动故事,这点也很厉害。古龙小说里的一些观点,看起来很简单,其实真正要说得像他那样地道、那样简洁利落,很难。古龙总是能用最简单的词,最简单的句式,来最高效地表达他的意思,这正是语言大师的本事。
记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龙创造的经典语言,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您觉得古龙笔下的江湖与传统的有什么不同?他自己的人生又是怎样的江湖呢,是否也有许多身不由己?
许姗姗:传统的江湖好像是一个很遥远的舞台,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事情很热闹,但我们观众只是在看戏。但古龙笔下的江湖好像就是人生,这个江湖上很多事情都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甚至反省自身。古龙一生,人如其文,像他笔下的众多主人公一样,放浪形骸,挥金如土,嗜酒如命,风流倜傥; 在其充满灿烂传奇的一生的尽头,在医生下达严禁饮酒的告诫之后,豪饮三天三夜,大醉归西。
相关链接
古龙长子郑小龙:古龙小说塑造的是精神,是气氛
记者:能否聊一下您和父亲相处中的一些细节和故事?
郑小龙:就我的印象所及,他当作家是非常辛苦的,就是一介十年苦读独醉江湖的书生。他的写作都是在半夜,而且习惯泡一杯浓茶,然后在书房台灯下写作。小时候我经常在旁边玩,对他的印象和这样的做法不是那么明白和了解,可是长大后才知道文字工作者真的比较辛苦,写出长篇大论来是非常困难的。我父亲共有五六十部著作,现在有时候想到他这么浩大的工作量也真的是非常厉害了。所以说,他是天才,可能天才都不长命吧。看到他每天熬夜啊,写作啊,写不出来当然是最痛苦的。
记者:您觉得古龙小说的独特魅力是什么?
郑小龙:父亲的小说塑造的是精神,是气氛。
记者:您父亲去世的时候就有四十八瓶XO陪葬,您觉得酒对古龙意味着什么?郑小龙:我父亲认为,最平凡的就是最了不起的,所以,他的好酒全都用普通的酒瓶装着,深藏不露。他说:“好看的酒不一定好喝。”他说:“最好的酒样子都是最简单的。”
记者:有读者评价说:古龙的一生,就在实践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您是否同意呢?
郑小龙:他还有四个字应该也是最贴切的:“握紧刀锋”,这四个字现在还挂在自己家里,看到就会有一些感悟。我想这四个字这个心境需要上了岁数的人才能消化。
古龙次子叶怡宽:古龙笔下的江湖是有血有肉的
记者:您觉得古龙小说的独特魅力是什么?
叶怡宽:我认为父亲在创作过程中,因为早期生活环境不好,为了生活而创作,这样艰困的环境使他的创作比较多样性,例如小李飞刀跟大人物的剧情就差异很大,但也因为经历过如此颠沛流离的环境,我觉得父亲的作品在题材上非常丰富,与其他作家不同。
记者:“古龙的所有小说都是爱情小说”,对这句话您怎么理解?
叶怡宽:我个人很喜欢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古龙的小说并不强调武功招式、谁强谁弱,反而对人性、情感、内心部分特别重视,甚至是整本小说的主轴。我认为这就是古龙小说才有的江湖:一个不是打打杀杀的江湖,而是一个充满感性、有血有肉的江湖。
记者:有人说:古龙作品是真正深入街头巷尾的文学经典。关于文学经典这个定位,您如何看待?
叶怡宽:古龙作品关注的是“人”这个真实的个体,所以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像楚留香、小李飞刀、陆小凤等能被大家记住。他的作品以武侠为背景,描绘的是爱情、友情、孤独、寂寞、浪子……这些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已突破武侠的范畴。我不知道如何判定一部作品是否是文学经典,但我觉得,父亲的作品有生命力,触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且风靡了半个世纪之久,在我心目中,它的作品早就是名副其实的文学经典。
记者:古龙曾经说过他的小说要“表达人类感情中最珍贵的义气和勇气”,到今天这些价值观还有意义吗?
叶怡宽:肯定是有意义的,人本来就是群体的动物,但看看现在的社会,人与人变得陌生,看到老弱妇孺在路上遇到困难没人敢帮,怕惹麻烦上身,越高度发展的城市彼此在情感互动上反而越不敢表达,这是人性的危机。
(张双 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