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北京二中特级教师范锦荣教学艺术系列之六:课堂实录 2013-12-26 17:55:23  发布者:闻瑛  来源:本站

范锦荣和语文组老师们一起研讨课堂教学

 

大胆、创新、探索、追求

——北京二中文学教育活动(诗歌表演)课堂实录

 

“生活如诗,生活如书,书的行行页页记录着历史的篇篇章章,打开书,读着诗”……两位学生主持人在悠扬的乐曲的伴奏下,缓缓走上舞台。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表演开始了……

舞台的背景是由电脑投射的长江岸边的画面,屈原和渔父在江边不期而遇。这是《行吟泽畔》诗剧的演出情景。学生根据教材中屈原的诗歌《离骚》片段,结合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屈原列传》中的情节改编而成。情节和对话节取司马迁作品的原话,学生加上自己的开场白:“哀哉!怨哉!愁哉!恨哉!想我屈原一生赤胆忠心,不愿扬名万里,流芳千古,唯愿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北翔的飞雁啊,你哀鸣阵阵,你可知道我心中压抑的忧怨;东逝的大江啊,你怒涛滚滚,你可明白我心中的愤恨;凛凛的悲风啊,你呼呼地狂吼,你可晓得我所受到的冤屈!大王啊,你却为何忠奸不分,将我放逐到这穷山恶水之间!我死事小,但我怎忍看到荆楚的锦绣河山为暴秦所强占,又怎忍听到百姓因战火摧残而发出的呻吟!大王啊,你岂能不明此理,你岂能不明此理!……”第一个诗剧在九分钟中,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对话,表现屈原晚年被流放在穷山恶水之间,以比干、伍子胥为榜样,宁付清流而不改爱国志向的高洁品格。

《七步诗》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曹植的著名诗篇。在高中教材中,学生们刚刚学习了曹植的《白马篇》。在这个表演剧中,学生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情节移植过来。正当曹丕逼迫曹植作诗,七步之内做不出来就要杀亲兄弟时,曹操的魂灵出现,斥责曹丕残害兄弟,断送江山。整个剧情也因为这个创意而显出情节上的波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清风拂体,冷月照影,想起孔雀东南飞,心中惆怅无限。这是悲剧的一幕,人们终于可以体会到那种哀怨酸辛,隐藏交织的苦与恨,无助的呐喊与彷徨的嗟伤;而人们却无法去触摸,因为它只留下了散场的落寞;但他们终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常相守。而从此将会是两个灵魂一起来面对这个世界。’”这是诗剧《孔雀东南飞》的结束语。剧情以原诗为基础,演出中配上电脑游戏《神雕侠侣II》和电视连续剧《天桥风云》中的主题音乐,整个剧情荡气回肠,让人们看到封建婚姻对爱情的破坏,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古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李颀的著名边塞诗。学生的朗诵创意是:男生在台前朗诵,浑厚的嗓音和着古筝低沉、铿锵的节奏;三个女生挥剑在后面舞蹈,并且用流行歌曲的音乐配上女生的合唱。既英姿飒爽又勇武豪放。

三十年代被叶圣陶先生称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也是学生们喜欢的诗人。《雨巷》原诗中没有故事,有的只是诗人朦胧的幻想,和留给读者的荡气回肠的惆怅。学生们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大胆创意。在柴可夫斯基《花之圆舞曲》的伴奏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在雨巷中发生的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内向、沉默;刚随在部队工作的父母搬到江南小城。在雨巷中偶遇“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女孩,男孩为保护女孩,被流氓打伤,女孩不久搬家到遥远的城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男孩望着女孩远去的背影,希望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能再一次飘过他的身旁……”整个作品像是散文诗,又像是诗剧,被学生演绎得既浪漫又有诗情画意。

“生活如诗,诗的行行段段赋予我们激情和联想,我们爱诗、我们写诗,但每当考试要背诗时有人就皱起了眉头,不愿意去理会那些拗口的句子。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些记住诗文的方法。”这是《唱诗》的开场白。一位学生正在用自己谱写的曲子演唱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学生们都熟悉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特别是电视台播放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以后 ,很多学生喜爱他的诗文,甚至能够背诵其中的名篇。如:《再别康桥》、《沙扬那拉》等。“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这是《雪花的快乐》中的诗句。诗写得美丽、空灵;再配上悠扬的音乐,由四个男生高低音组合,将它唱出;电脑打出雪花飘散在屋宇、街巷的动画背景。将观众带入一种美妙、幽深的意境中。

更富有创意和时代感的是诗剧《一休师傅开茶馆》。一休的聪明智慧尽人皆知,学生们的童年是在动画片《一休》的陪伴下度过的。学生的创作借助尽人皆知的一休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赋予现代生活内容,揭示社会各层面的现象,以达幽默、讽刺效果。看看下面的台词,你会觉得学生的诗剧编的既诙谐又有深度。[旁白]“话说自安国寺倒闭后,一休师徒下山还俗,在热闹非常的王府井商业大街开了一家“闲话茶房”,靠卖茶为生,近年来生意兴隆。最吸引茶客们的便是师徒二人对答似的“闲话人生”。[师傅]一休!现在是早课时间,提问![一休]回答。——“什么使时间变短?”——“总把事干!”——“什么使时间停滞不前?”——“游手好闲!”——“什么使人身负重债?”——“老是等待!”——“什么使人获得荣耀?”——“洁身自好!”……后面是将军、桔梗店老板、小叶子、西佑卫门依次出场,讽刺不良的社会时尚,揭示金钱使人堕落,歌颂爱情的美好……看了令人捧腹,在笑声中感受到年轻一代思想的活力和时代赋予他们的创造力。

将课本所学内容与学生个人爱好相结合而创作的《冬天之美》让指导老师和专家们耳目一新,在赞叹学生的创造力的同时,也感到课堂教学形式应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并不断拓宽、加深加厚知识的渠道。《冬天之美》是法国作家乔治桑的散文,被收入高一学年的教材中。在这个诗剧中,学生的创作将乔治桑和肖邦的感情纠葛、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巧妙地联系起来,既表现出了乔治桑桀傲不群的个性,也展示了她在音乐创作上对肖邦的影响。学生在谈创作过程时说:由于学习钢琴而喜欢肖邦的音乐,因而对他的生平资料作了多方面的搜集、整理,看了很多书籍,深入了解了两个人的生活背景。

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的剧目是《诗人之死》和《涅槃》。

《诗人之死》以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为纪念普希金创作的诗歌《诗人之死》贯穿全剧。“那鬼蜮伎俩再不会帮助你们,而你们即使用你们那所有的污黑的血也洗涤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莱蒙托夫的诗把矛头指向宫廷贵族,他们凶狠地迫害普希金,并选择了丹特士作为报仇的武器。诗句准确有力地表达了人民的悲痛和愤懑。学生的表演将这悲愤的一幕演绎出来。

  《涅槃》是学生根据美国“涅槃”乐队主唱Kurt  Cobair的经历创作而成的。剧中塑造了两个人物:一直在树林里等待救世主出现的艾斯特拉冈和被当作摇钱树的摇滚歌手弗拉基米尔。通过两个人叙述这些年的经历斥责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肮藏与丑陋;抒发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谈到创作过程时,创作者杨南同学坦言:他是参考了许多摇滚歌手的音乐以及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高翔》、《信天翁》、《序》等诗歌来表现主题和人物的。剧情中配上四段西方宗教音乐和动画音乐片段,使整个剧情声情并茂,加上两位学生高亢激昂、浑厚的声音,忘情地表演,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诗的美丽在于激情、跳跃和想象,生活的美丽在于真实、创造和希望,让我们用自己的追求谱写最壮丽的篇章!”整场演出进行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全体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次诗歌表演教学活动持续进行近一个学期。这是北京二中语文组继高一学年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教学活动。教学设想是在20016月教师们刚刚在网络中看到教材的目录时,由教研组长范锦荣老师提出,本组四位教师在八个教学班组织学生参加。学生自愿结成小组,以诗歌、诗人生活为选材内容,形式不拘;可朗诵、可诗剧、可配乐……每堂语文课前十分钟表演,最后从各班二三十个演出小组(剧目)中筛选出精品。组织这项教学活动的目的是: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和教师同步认知,参与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活的背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展现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其正适应和贯彻了国家教委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同时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集体参与、完成共同的教学设计。二中在20011225下午举办的文学教育教学活动受到了与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对这样的教学形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说:“感谢二中领导、老师、学生献上这样精彩的诗歌表演。”“这是一次纯美的文学享受。”“这样的教育形式非常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对他们锻炼能力、培养情趣,丰富想象力有很大帮助。”……参加这次教学活动和研讨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的专家张厚感、李世中、张德平;《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的编辑史有为;东城区语文教研室的权威赵大鹏、仇强;当代著名诗人尹世霖;《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北京教育报》等报刊、杂志的记者;东城区各中学也派来代表,家长委员会和学生演员的家长代表也观看了演出。

(本文在《中学语文教学》20038期上发表)

 

欢迎登陆中国教育文学网http://www.eduwx.com

上一篇:北京二中特级教师范锦荣教学艺术系列之五:写作教学
下一篇:谈《氓》一课的高效课堂教学追求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