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校园 > 高中校园 > 校长天地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水 的 启 示 2013-12-11 15:17:01  发布者:闻瑛  来源:徐华

 

 

           一、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母 

一条河,在我的心中静静地流淌,汩汩滔滔,日夜不停。那温润碧绿的澄澈,摇金荡银的晶莹,渗入我的血液,冲击着我的心房,涤荡着我的肺腑,灵动着我的思维——这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河——我故乡的港沟河。

我在这里接受生命中最初的洗礼,在这里褪去稚嫩乳臭,在这里强健筋骨,在这里增长身高,也在这里认识了生活,认识了水——她是滋润万物的生命之源,万物因为水的滋润而存在而生长而鲜活而美丽。纵使我走出村庄,见识到世界各地更为广阔的江河湖海,我仍然怀念给我最深切的生命体验的母亲河。是她,晶莹流动的血液给我注入生命最初的灵动;是她,蜿蜒而来逶迤而去的辽远激发我探寻生命始终的好奇;是她,一路坦荡从容前行的气魄开阔我在人生旅途中跋涉的视野和胸襟。她为我启蒙发慧,让我有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容纳更多生命之水的浸润,丰厚我的思想,增长我的智慧。虽然我长大后,知道港沟河不过是全长十几公里的一条支流,但她在我生命中的意义永远非同一般。

我从母亲河感受到水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又从江河湖海认识到水对于生命价值的意义。人类从茹毛饮血的生存抗争,走向拥有辉煌文明的自觉创造,充分彰显了生命的张力和价值。人类的早期,还不具备自觉的文化意识,水只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物需要。当人类产生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时,水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参与了人类文化的构筑。人们择水而居,结为部落,兴建城市。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均起源于大河的奔流——尼罗河创造了古代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浸润了古巴比伦文明;被印度河、恒河所滋润的古印度涵养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城市文化;黄河和长江铸就了华夏文明和儒道互补、外圆内方、刚柔相济的民族性格,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毛泽东说过:“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说——文明因河流孕育,受河流滋养,随河流流淌,与河流共存。

 

     二、水是智慧的化身——上善若水

 

水是生命之源,不仅浸润生命,还滋养人的心灵。长河奔流的灵动常常给人以激荡的豪情,水波不兴的宁静又给人以旷远的遐想,而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品格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孔子曰:“智者乐水”。水之所以被孔子这样的智者所乐,是因为其川流不息的“灵动”特性。无论是水波不兴,还是惊涛拍岸;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滚滚江河;无论是碧水一潭,还是烟波浩瀚;都能让智者流连忘返,浮想联翩。更为重要的是,“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所以说,水是智慧的化身。

水之智慧表现之一——晶莹澄澈,是非分明

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因其晶莹剔透,方能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光洁如镜,不虚美,不隐恶,是非分明。人立镜前,美丑自知,便能光大其美,修饰其丑。不言教化而教化自显。

水之智慧表现之二——灵动飘逸,生机无限

水无常态,它因时而变,朝为晨雾,夜结露珠,春飘绵丝,夏落瓢泼,秋凝寒霜,冬飞白雪,热而化气,冷而成冰。它随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回环。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水之智慧表现之三——目标专一,以柔克刚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东流入海的黄河一路向前,即使层峦叠嶂相阻,历经百转千回,仍然目标专一,流向大海;滴水穿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窟窿;“不是铁锤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美丽的鹅卵石。”水的温柔抚摸,水的澎湃拍打,亦柔亦刚,亦缓亦急,始终如一,不离不弃,任粗砺的石块张牙舞爪,跳跃腾挪,最终褪去粗糙的棱角,变得光滑细腻,文采美丽。

水之智慧表现之四——包容万物,成其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大地、青山,因有水的涵育而富有而灵秀;人间万物,因有水的滋养而丰盈而亮丽。它不择大小,不避贫富,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像母亲的怀抱温暖每一个儿女。它融入土地,融入生命,无声无形,消耗着自己,充实着万物。

水之智慧表现之五——齐心合力,威力无比。

“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有很强的凝聚力,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因其团结一心,所以有着无比的威力。百川入海,浩浩汤汤,如骏万马奔腾;激浊扬清,如雷霆万钧;大浪淘沙,势如破竹;载舟胜闲庭信步;覆舟似翻江倒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之善,使我们是非分明;水之善,使我们灵活机动;水之善,使我们矢志不移;水之善,使我们胸襟宽广;水之善,使我们团结奋进,众志成城。

 

    三、水给我的启示——教育使人生美丽多彩,一如水使万物饱满鲜活

 

水以晶莹澄澈、灵动飘逸之形态,刚柔相济、博爱包容之内涵给我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我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育者的使命。面对着青春的苗圃,我们怎样使其绿意葱葱,姹紫嫣红?水能使沙漠变成绿洲,使人间万物饱满鲜活,也能让人的心灵世界丰盈而辽远。那么,教育应该像水一样,滋润青春的心田,涵养青春的思想,开阔青春的视野,积淀青春的能量——为青春插上腾飞的翅膀,为青春鼓起远航的风帆,天高海阔,迎接美丽多彩的人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面对青春的苗圃,我愿化作汩汩滔滔的生命之水——

如水的博大包容,接纳心智多元、禀赋各异的孩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乐。但是,教育的对象却不是具备统一规格的标准模式,每一个孩子,就如同一个有棱有角、形状各异的岩石,一块块璞玉包在石块里,等待打磨和雕琢。教育者不是游走在河边的匠人,敲击拍打挑挑拣拣,而是滔滔的长河,把大小石块揽入怀中,潺潺轻唱摇篮曲,哗哗高吟大风歌。载歌载舞的浪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美丽高洁,动人心魄;岩石包裹的璞玉,在水的包容呵护之下,褪去尖利的棱角和纷乱的杂质,温润晶莹,光彩夺目。水的载歌载舞与石的华丽蜕变,共同谱写一支教育变奏曲。

我想,孔子 “有教无类” 的教育主张,就是一种博大和包容。“有教无类”,就是受教育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孔门三千弟子当中,既有富且贵的官宦子弟,又有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既有富商巨贾,又有普通劳动者,甚至有人还曾经做过窃贼,学生的构成可谓复杂,但孔子以包容之心接纳他们,引导他们“乐学致远”,开创我国教育的先河,并留下千古佳话。

如今,独生子女成为学生的主体,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格外关注造成了教育环境的复杂,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追求有很大差异,有的孩子以绝对自我为中心,缺乏处世融群的意识和能力。但是,他们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旺盛的精力和蓬勃的热情,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接纳他们,用水润璞玉的呵护鼓励雕琢他们。既要照顾他们旺盛的自尊,尊重他们的健康个性,也要规范他们的言行,鼓励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让青春绽放出璞玉般的光华。

如水的晶莹澄澈,是非分明,让成长中的孩子明辨是非美丑,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学记》指出:“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百度百科》)现代社会要求社会成员除了具备生产生活技能之外,更要具有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处世融群的能力,而受教育者在身心成长中会受到教育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现代学校肩负着将传统的文化精华传播给下一代的重要功能,他要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还要使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具有追求、创造有价值的生活样式和方法的能力,以使他们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环境如此复杂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受教育者的身心教化,对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巨大的挑战。那么,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营造如水的整体育人环境,则可期待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的澄澈透明是最美的底色,因其晶莹澄澈,故能以之为鉴,以鉴则清,美丑自明,不言教化而教化自显。老子说,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教育者要抛却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和私心杂念,以平和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就会在孩子面前树立一面公平、公正、不隐、不偏的明镜,是非曲直自现。如果每个教育者成为一面镜子,天天、月月、年年明镜高悬,学校就会成为一面流淌的明镜,成为一个美丽而独特的育人环境,就能达到《礼记·经解》中所说: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的效果。《劝学》也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只要我们自己如水一般包容,如水一般澄澈,何惧璞玉蒙尘含垢呢?

如水的灵动飘逸,开创多元化的课程,适应各类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

古人说“乐学致远”,现代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兴趣”即要求学生快乐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乐趣,同时也包括要求教师快乐地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培养自己教学的兴趣,掌握教学的规律,把自身的教学工作也当作乐趣。这样,师生都以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促使自己在学与工作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有所成就。

蒋梦麟先生说:“个人各秉特殊之天性,教育即当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且进而至其极。我能思,则极我之能而发展我之思力至其极。我身体能发育,则极我之能而发展我之体力至其极。我能好美术,则极我之能而培养我之美感至其极。我能爱人,则极我之能而发展我之爱情至其极。各个人秉赋之分量有不同,而欲因其分量之多少而至其极则同。此孔子所谓至善,亚里士多德所谓‘Summum Bonum ’(译即至善)” (蒋梦麟《个人之价值与教育之关系》)。孩子的天性禀赋各异,情趣爱好不同,教育者若能顺之导之,尊重爱护其天性,专注其情趣,一定能使其个性发展,并产生创造性的能量,达到乐学而致远。

水之灵动飘逸,因器而变,因时而化,百变其形,任意其态——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育形式和方法应该像水一样,灵活机动,适应不同对象之形,映衬不同对象之美,使学生尽展所长,健康成长。那么,多元化课程的设置,就是应时而应器,成为必然和必须。

如水的目标专一,百折不回;如水的齐心合力,坚忍不拔。涵养人文精神,发展健康个性,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我很喜欢英国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庄莲平、王立中译)一书中所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绚丽多彩,培养其健全人格和人文素养的形成,鼓励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其健康个性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涵养人文精神,是我们不变的目标。

当前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落实的行动却举步维艰。但我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认识也会发生越来越多的改变,社会舆论和有关部门将不会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但我也深知,一切的改革都需要过程,有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逐步实现。社会评价和舆论不会马上发生改变,正确的目标引领也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需要矢志不移的信念,百折不回的决心,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的精神,一步步实现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培养目标。

滴水穿石,百川入海,目标专一而坚定。黄河九曲十八弯,汇聚无数支流,穿山越岭,合力向前,势不可挡。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和气魄。

上善若水。水几于道——给我无尽的启示,让我受益无穷——水给万物以生命与生机,教育给人生以价值和意义,使人生绽放美丽的光彩。

 

    四、基于水的设想——春风化雨,终成大化

   

“通州,通天下之州也。州通天下,有赖于舟;舟行天下,有赖于水,水贯流而为河。三千里京杭大运河,牵六省市,挽五江河,领世界开凿之先。……

……故通州之通,乃胸怀阔也。胸怀阔者,以文脉深也。文脉深者,性情使然。钟灵毓秀,地灵而人杰;文墨浸染,性豪且情绵。神童作家引领乡土文学,西部歌王出自潞河学苑。……”

这段洋洋洒洒的文字出自著名作家王梓夫的《运河赋》。赋中谈到通州之兴,通州之盛,都离不开滔滔京杭大运河,也谈到涵育西部歌王和神童作家的潞河书院。潞河书院,则是潞河中学的前身。

1867年最初的教会学校至今,潞河中学已经走过145年的历史,其优良的文化传统蕴涵着无尽的教育宝藏,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19276月,德高望重的陈昌佑先生作为第一位国人校长来到潞河,明确提出“智德体三育齐备”的“人格教育”理念。1928年,学校工作计划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都承认普通无缺陷的人,不是万能的,可是,同时更承认人不是一无所能的,不过是你我各有所能罢了。若就各人所长,个人所能而施教,是没有不成功的。” “人格教育”的校训深入人心,从此潞河中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优秀学子。从那时起,“人格教育”就成为潞河教育的品牌,吸引着一代代青年学子走进潞河中学,度过他们人生的黄金时光。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回顾潞河教育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尊重学生的健康个性并发展之,即是舒畅其性情,鼓舞其心灵,如春风化雨点点入心,日长月化,才有共和国院士、将军、作家等各行各业的栋梁、精英,成长在这一片沃土上。黄昆、侯仁之、王洛宾、刘绍棠的人生,哪一个不闪烁着诗性的光辉?

唐代诗人元稹的《骠国乐》一诗有言:“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潞河教育也如蜿蜒的长河,在145年滔滔奔流的过程中,不断汇聚活水清流,广纳天光云影,才有浩浩汤汤的气势,灵灵秀秀的神韵和悠悠长长的渊源。如今,这条长河流到我们这代人的面前,闪闪的波光是对我们的召唤。我们曾受潞河的滋养长大成才,现在,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潞河传统发扬光大,让潞水长流,奔腾不息?

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把掌握知识和技能看作安身立命的根本,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甚嚣尘上。多数学校和家长利用一切时间为孩子们的分数、各种等级证书而不遗余力。从周一到周五,孩子们被埋进学校里的书山题海,周末一到,无数课外学习班又被家长排满。孩子们的生活从小就没有了诗意,他们长大后或许已经失去了从容生活、享受诗意的能力,或许会成为工作狂甚至厌世者,很难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我觉得,诗意地生活是一种能力——身处琐碎的日常事务却不会陷入世俗烦扰,就像一个泳技高超的人,既能在波光潋滟中享受水的宁静与温柔,也能在波涛汹涌中体会劈波斩浪的淋漓酣畅——这些能力既有先天的禀赋,也有后天的涵养化育,而后者更多。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能像孔子那样设席于杏坛,弦歌鼓琴伴弟子读书;不能像曾皙一样沐春风于舞雩,携弟子浴乎沂,咏而归。但我们仍然可以教导孩子们,虽然生活充满压力,充满纷扰,但人还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静下心来,享受风吹的感觉,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我希望,面对物欲横流,功利盈世的社会,我们能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和宁静的沃土,让他们心中保留一块诗意的空间,不被功利的尘埃封闭起来。在他们走向社会人生的漫长岁月里,心中仍然怀有诗意,把现实生活中的琐碎升华为美好的情感,无论平凡还是伟大,都能享有充满诗意的美丽人生。

潞水迢迢,流淌千载生机重现;潞河杳杳,绵延百年源流日融。学校永远是青春的园地,总是蓬勃着生命的朝气,灵动着创造的神奇,更飘逸着诗意的美丽。历代潞河人的智慧便是引春风化甘露,让青春的生命饱满鲜活,让诗意的心灵永不枯萎。我们将携人格教育传统的春风,化作追求卓越人人成才的春雨。20114月,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十年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学校发展愿景: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强化人人成才观念,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坚持“三个面向”,注重内涵发展,让学校成为各类人才成长的摇篮;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提升教育品位,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首善之地。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育学生社团组织,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潞河中学创始至今,一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甚至引来了世界各地的少年成长在她的怀抱。水的智慧和品德在潞河教育的长流中充分地展现并不断发扬光大。为满足多元多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我校建立起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除了按新课标规定的各类课程之外,还包括了学生成长指导类、新疆学生补充课程类、语言与文学知识拓展类、人文与社会知识拓展类、科学领域知识拓展类、技术领域实践操作类、艺术领域活动类、体育与健康活动类、社团活动类等十类课程的校本选修课程。

潞园活跃着各种各样依学生兴趣而建的社团。潞园文学社、气候酷派社团、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机器人社团、电视台,有生物学社、特斯拉科技制作社、心理学社、动漫社、话剧社等等。从我校YFU课程、模拟联合国课程走出去的哈佛女孩邵恒,气候酷派课程培养的气候大使刘琮玢,已进入清华大学的翱翔少年于洋,学校专门为之建立工作室的传统文化剪纸少年江语晨,文学社发现、培养的小诗人麦麦提敏和小作家费圣轩,特斯拉科技制作社团的线圈狂人董泊宁……都是在潞河教育滋养下茁壮成长的新生代学子。

潞园文学社是我校校本课程之一,这里汇聚着全校热爱文学的孩子。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除了个性写作之外,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活动,让有不同专长的同学各展其能。他们自办文学季刊《潞园》,编演课本剧,拍摄校园电视剧,为有出色写作才华的同学发表或出版作品……

 “博士知道/村子里那条土路最终通到哪里/但老爸知道/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走到那条路的终点”这是我校刚刚毕业的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麦麦提敏的诗作——《我的老爸是个农夫》里的诗句。20127月,麦麦提敏·阿卜力孜同学,以现场写作的题为《一种不能不说的秘密》的五十行诗作和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诗集《返回》赢得第十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十佳小作家第一名的殊荣。麦麦提敏由一个刚入学连汉语都说不好的维族学生,在潞园文学社教师的悉心指导和推荐下不仅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还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一个怀揣梦想的少数民族少年,满怀的诗意在潞园开花结果,成为备受当代诗坛关注的新生代诗人!

高二学生赵梦、费圣轩因为出色的小说创作才华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全国中语会举办的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论坛暨校园文学成果展览会上,荣获校园文学新苗奖,费圣轩长达五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命运之轮》即将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月影传说》也即将完成。高二年级学生魏兰、董琬亭、刘典,初二年级学生王博涵、李梦涵,预科祖丽胡玛尔、张璐婷……一批“小作家”在诗意葱茏的潞园茁壮成长。

中国人早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热爱文学的孩子更应该走进真实的风景,感受海雨天风,大漠长河;走近历史遗迹,宁谧田园,集日月山川之精华,润笔墨纸砚之灵秀,观字生花焕彩,读文齿颊生香。看着满园春笋般的孩子们,我下定决心,将早就酝酿的文学社采风活动付诸实践,让孩子们放开脚步,走进社会,感受生活。

从哪里走起呢?我想到了“河”——生命之源,文明之始。“漕运盛而通州兴,仓廪实故天下安。千里搏涛,运载半天下财富;万艘朝宗,惊叹大帝国威严……才听吴侬软语,又闻字正腔圆。既尝东辣西酸,又品南甜北咸。物产之奇,河盈万象;风俗之异,海纳百川。”梓夫老师的《通州赋》又浮现在眼前,大运河的波光,也在心头隐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从脚下开始,从潞河发端,走到大运河终点。让孩子们穿越时空、探寻历史,用心灵去感受京杭大运河这一人间奇迹;追本溯源,用智慧去反思文明的意义和价值,再追想人类的命运与未来。当然,即使孩子们想不到那样深远,但我以为,这一路寻访,自会有比书本上多得多的见闻和感想,他们逐渐丰富起来的心灵自会得到有益的滋养。有人说,教育的功效好比江河从发源到汇入大海——其始也细,其至也巨,其可贵之处,在于如缕缕春风,滴滴夏雨,润物无声,终成大化。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这一缕缕春风,一滴滴夏雨,浸入孩子的心田,在百年树人的教育历程中,化作他们终生成长的能量。

 

    五、我的希望

 

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教育特质,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的教育特色和学校文化。潞河文化就是将校园生活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基于生活,创造生活,重视生活化的教育,使潞河文化在学生成长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留下鲜明印记。学校设置多元课程,发展社团及多元文化教育,目的在于顺应学生不同的禀赋、兴趣与文化背景条件,透过社团选修,促进学生优势潜能明朗化,也就是如水一样,“顺性扬才,玉成众生”,真正让潞河学子人人成才。 当他行走在世界各地时他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潞河人!”

(作者为潞河中学校长,校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上一篇:爱读书,让我活赚这一生
下一篇:文学教育,为文化强校引路(二)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