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中国观音之都、沱牌舍得之乡、唐代诗人陈子昂故里——四川射洪县太和一中人带着一颗虔诚之心来到人杰地灵的山东曲阜孔子故乡朝圣拜圣。追寻东方至圣遗风,领略同行榜样风采,感悟校园文学真谛。
近几年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组专家就我校校本教材编写,新课程改革,《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读写教学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了热忱指导,实践中我们感悟颇多,值此,我略谈几点感悟,既是表达诚挚的谢意,又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
一、收获与感悟
校园文学给我们太和一中《来者文学》社带来了精神盛宴,是文学校园的来者用新时代的彩笔谱写出超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瑰丽史诗。是校园文学的社员凭着热爱文学的激情诠释了“前有古贤,今有来者”的锦言。
在《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读写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注重了课程的过程性和生成性,把学生从教师只注重传授学科知识而忽略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观念氛围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向日常生活与自然回归,在“课堂—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略自然,体验人生,陶冶情操。运用“文学课堂教学观”引导学生把语文、英语等相关学科的课堂读写学习向生活、向社会、向自然延伸,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自然融合到丰富多彩的语文等学科的以读写活动为主的校园文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浏览和远足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二是阅读文艺作品,以便更好地领略其中的韵味和含义;三是欣赏绘画作品和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增强审美感和能力。”近几年我校学生先后参加“文心雕龙杯”创新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获奖达243人。今年七月我校学生赵成然、彭桂秋、罗雪赴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场决赛荣获一等奖。学样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校园示范校”、“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会活动课题研究实验基地”,覃润昌评为“全国十佳文学校园示范校”的模范校长,蒋从华等同志评为全国校园文学活动首席指导教师。
校园文学追求诗意生存的智慧,弘扬一种深远魅力的文化关怀、情感关怀、成长关怀的教育精神,坚守终身教育积极向上的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原则。通过“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读写教学研究”,我们体会到:促进了师生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创造了学生特长的和谐发展环境;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广泛联系;把文学活动与语文、英语相关学科读写活动优化结合,拓展了学生读写活动领域。学校坚持办好《来者文学》双语校刊(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示范刊),借助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当代校园文学丛书——《校园文学》和《文学校园》这一平台,为我们太和一中人奠定了文学的“底蕴”,构建了和谐的人文关怀。古往今来,华夏文明呼唤盛世精神,民族精神气象衡量着华夏文明,而文学恰恰就是一种民族的精神、气象的体现,文学,可以温暖世界,更能让我们觉得在校园文学,浸润下心灵境界的提升,我们付出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辛劳,来抵御物欲的诱惑。我们立足于根深叶茂的文学校园,吮吸着时代的文明之精华,固守着肥沃的文学净土,耕耘着,收获着。
二.追求与价值
1、在《校园文学活动与新课标下读写教学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中,学校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读写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收到实效:探索出了一条如何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等人文素质的新路子。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这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为农村初中学校,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中学校应怎样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语文等学科的读写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文学创作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
2、学校在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开发利用有限的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语文等学科的读写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探索中,把文学活动与语文、英语相关学科优化结合,拓展了学生读写活动领域,办出了特色。从活动中实践并丰富了“广域课程”(broad-field curriculun)、“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和“人文主义课程、(humanistic theory of curriculum)”以及“泛智主义课程论”(pansophic theory of curriculum)的理论内涵。这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为农村初中学校,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应怎样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语文等学科的读写活动与校园文学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读写以及文学创作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何挑战常规,敢于创新提出了一个值得共同突破的难题。
三、困惑与希望
1、如何解决既丰富学生的读写活动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间的矛盾,以求学生和谐发展。
2、如何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读写及文学创作实践能力,课程资源不足和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以求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
3、如何解决主管部门过分强调安全而限制学生外出旅游观光,减少学生投身社会,投入自然,写真自然的机会与学校拓展学生向社会,向生活,向自然延伸的空间的矛盾,以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我们相信:“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全国校园文学成果展览会”的成功召开,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的感召下,将一直引领我们走出心灵废墟,将永远滋养热爱文学的师生。文学,有魅力感化来者未来世界,有魅力净化来者的灵魂。最能快捷而有效地抵御大众文化的浮躁和浅薄,消解流俗文化的低俗和快餐化。升华着来者的精神品味,升华着来者的文学素养,升华着来者的人文境界。教育让我们富有,文学让我们高贵。校园因读书而生动,心灵因读书而丰盈。是文学让我们在觉醒中激荡,是文学让我们在常青中律动,是文学让我们的心灵相互提携,是文学让我们自然穿越时空!
校园文学一定会让我们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优美流畅的生命弧线!
上一篇:校园文学培养鲜活生命的本真
下一篇:雨凝文学社:师生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