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寻找入门之钥
2013-04-23 11:17:16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语文教、学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对教师来说,总是难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对学生来说,也是成绩难上升,好像就是那么回事:说不懂吗,是母语,天天在用,说懂吗,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
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理解、领悟,积累、运用而逐渐上升,而要大量阅读必须要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本人以为,不妨剑走偏锋,以对联为点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涉入文学,找到进入语文大门的钥匙,打开大语文宝库之门,也就是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这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联趣味无穷、雅俗共赏。对联的趣味是多方面的,尤以“巧”、“谐”为最。其趣味性主要表现在:设难弄巧、调侃诙谐、嘲笑讽喻等应用形式上。而讽喻联尤能令人捧腹或解恨,例如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弊端,讽喻老童生的:“行年八十尚称童,可谓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书生”语义双关,令人捧腹。又如讽刺欺上压下官僚的:上联“见百姓挺胸腆肚闭嘴不离罚罚罚”,下联“遇长官点头哈腰张口总是是是是”, 横批“态度鲜明”。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再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西长生树生长西山”,不仅有趣味性还有游戏和文学性。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中国人都津津乐道(就是不识几个字的人都记得几个关于对联的传说故事),学生也就比较容易喜欢上了。
二、对联,可以开发智力,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学习对联时,必须要动脑分析、理解、欣赏、评判,这个过程中自然开发了智力,培养了思维和想象能力,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三、对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好的对联在用词方面是十分讲究的。如“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是苏洵所拟的一副对联,让其儿女完成。苏轼填 “摇、映”,苏小妹填“扶、失”。苏轼填得不错,但苏小妹的更妙:“扶”字更显轻风之温柔,“失”字更有天地溶为一色、扑朔迷离的诗情画意。这充分体现出了汉字中的练字技巧。长期接触、学习对联,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无疑会大大提高。
四、对联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喜欢上对联,就像爱上集邮,更像爱好古玩。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名家故事、名胜古迹、历史典故、自然常识等等。
五、对联还能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现在中考、高考的“基础及运用”题中大多涉及到对联,因此注重对联学习也是应付考试所必须的。写作文时,如果作文题目能恰当运用短对联形式:既整齐,又有点文采;作文中用一两句诗词或对联,让作文也带点“文”气,阅卷教师往往会刮目相看,多给点分。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考试,因此,就现实利益来说,注重对联学习也是对教师和学生大有裨益的。
当然,我们不必强求学生的“对联”十分工整,要在“对联”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目的重在由此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理解、领悟,积累、运用而逐渐上升,而要大量阅读必须要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本人以为,不妨剑走偏锋,以对联为点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涉入文学,找到进入语文大门的钥匙,打开大语文宝库之门,也就是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这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联趣味无穷、雅俗共赏。对联的趣味是多方面的,尤以“巧”、“谐”为最。其趣味性主要表现在:设难弄巧、调侃诙谐、嘲笑讽喻等应用形式上。而讽喻联尤能令人捧腹或解恨,例如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弊端,讽喻老童生的:“行年八十尚称童,可谓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书生”语义双关,令人捧腹。又如讽刺欺上压下官僚的:上联“见百姓挺胸腆肚闭嘴不离罚罚罚”,下联“遇长官点头哈腰张口总是是是是”, 横批“态度鲜明”。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再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西长生树生长西山”,不仅有趣味性还有游戏和文学性。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中国人都津津乐道(就是不识几个字的人都记得几个关于对联的传说故事),学生也就比较容易喜欢上了。
二、对联,可以开发智力,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学习对联时,必须要动脑分析、理解、欣赏、评判,这个过程中自然开发了智力,培养了思维和想象能力,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三、对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好的对联在用词方面是十分讲究的。如“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是苏洵所拟的一副对联,让其儿女完成。苏轼填 “摇、映”,苏小妹填“扶、失”。苏轼填得不错,但苏小妹的更妙:“扶”字更显轻风之温柔,“失”字更有天地溶为一色、扑朔迷离的诗情画意。这充分体现出了汉字中的练字技巧。长期接触、学习对联,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无疑会大大提高。
四、对联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喜欢上对联,就像爱上集邮,更像爱好古玩。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名家故事、名胜古迹、历史典故、自然常识等等。
五、对联还能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现在中考、高考的“基础及运用”题中大多涉及到对联,因此注重对联学习也是应付考试所必须的。写作文时,如果作文题目能恰当运用短对联形式:既整齐,又有点文采;作文中用一两句诗词或对联,让作文也带点“文”气,阅卷教师往往会刮目相看,多给点分。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考试,因此,就现实利益来说,注重对联学习也是对教师和学生大有裨益的。
当然,我们不必强求学生的“对联”十分工整,要在“对联”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目的重在由此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如何利用课本这个写作的后花园
下一篇:“活动教学”的三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