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树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有高度的道德素养,又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真实本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树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有高度的道德素养,又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真实本领。
我国有立德树人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主体精神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从而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礼记·大学》整篇都是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修身,就是立德树人,成为一个有道德教养的人。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但是,当前我们的教育正在遭遇到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挑战。社会各种思潮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向青少年奔涌而来。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以引导,青少年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加强道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当前形势的迫切要求。
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也不能不让人担忧。“应试教育”把学生束缚在考试的战车上,整天埋头于作业,脑子里只想着分数,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国家,缺乏应有的道德修养。他们成长以后怎么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怎么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加强道德教育是现实社会的要求。
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龄儿童青少年时代,是长身体、增知识,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也就是把道德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贯穿到小学、中学、大学的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学校德育不是负责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德育不只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也是所有任课教师的事;德育不只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事,也是学校管理的事。所以,学校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学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能提升学生的品质,熏陶学生的情操。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课程改革中,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具体化和细化到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中。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将学科育人思想和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当然,各科教学不是贴德育的标签,而是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各科教学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道德教育需要遵循儿童成长规律,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在教育改革中注意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衔接。幼儿园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由习惯而养成观念和自觉行为。要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所谓小学化,是指把小学的课程下放到幼儿园,过早地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不是不能学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小学要让儿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品德。中学则要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为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大学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坚定的信念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当前要把诚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古人说:“人所以立,信、知、勇也。”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各种利益集团的追名逐利,社会出现许多失信的怪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教育。因此,加强诚信教育,从我做起,实是刻不容缓。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走到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在活动中体悟生活,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正确地对待自然、正确地对待社会、正确地对待他人、正确地对待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现在许多学校在组织学生社会活动时有种种顾虑,怕出现安全问题,因而因噎废食,不敢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结果孩子们缺乏锻炼,将来长大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道德教育要利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包括家长的资源、社区的资源、社会各种文博资源,特别是要与家长沟通、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社会媒体要充分发挥媒体教育功能,杜绝不健康的内容。全社会共同努力,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较强的一代新人。
(作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上一篇:陈平原:文学教育跟种庄稼相仿
下一篇:论清华大学早期的文艺社团及其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