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潞河中学把文学社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配备专门办公室(编辑部)和文学活动场所,抽调一位骨干语文教师专职负责,把校园文学社团活动课程化,这在北京地区尚属首例,应该说是真正迈出了新课程改革实质性的一步,因为有了突破性的教育模式。
一年多来,潞园文学社举办了一系列文学教育活动,发现与培养了麦麦提敏、费圣轩等一批新诗人、新作家。文学社除了编辑出版社刊《潞园》外,还正式出版了麦麦提敏的诗集《返回》(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费圣轩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命运之轮》(分上下册,由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和30万字的长篇小说《月影传说》(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文学社作品选集《潞园文丛》(分诗歌选集《背包里的太阳》、散文选集《火红的梦》、短篇小说选集《梦想不曾消失》三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成果惊人,引起了《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关注,成为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和全国中语会校园文学课题研究的重要基地。现在,又出版了文学社举办的大运河文化采风活动作品专集《运河行纪》,由徐华校长亲任主编,全国中语会秘书长顾之川作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策划,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发行。
《运河行纪》目录
风行水上自成文(序)………………………………………顾之川
构想篇 让青春的生命绚丽多彩
水的启示………………………………………………………徐 华
运河·通州·潞河……………………………………………张洪志
想象的空间——社团活动启示………………………………刘晓蕾
规划篇 探寻历史的遥想
逝水之梦——运河文学的魅力………………………………
北运河畔的风情——刘绍棠、王梓夫作品鉴赏
一位至刚至柔的女性
——赏析《蒲柳人家》之“一丈青”………………………韩 丽
王梓夫旧体诗鉴赏……………………………………………刘淑媛
大运河采风行程设计…………………………………………
游学篇 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大运河采风启动仪式——承千年古韵 谱运河新篇
千年运河流不尽,源头活水育新人…………………………
开发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发展………………………………徐 华
我们,在路上…………………………………………………魏 兰
遐思迩想运河行——大运河采风沉思录
千年古韵淌不尽,源头活水映天光
——京杭大运河采风散记……………………………………
与作家对话
——扬州宾馆座谈会…………………………………………………
创作篇 流淌心灵深处的激情
第一辑:心灵的震撼——采风感想
印象·运河……………………………………………………费圣轩
啊,大运河……………………………………………………董琬亭
运河之源的追寻………………………………………………康 凯
人与水的随想…………………………………………………曹 杉
运河行感悟……………………………………………………靖皓生
运河——中国人的骄傲………………………………………张琳蔚
用另一种方式朝觐文明………………………………………罗钰琛
大运河采风感受………………………………………………孟 汭
采风心得………………………………………………………王博涵
第二辑:抒怀古幽情——感怀追忆
诗词四首………………………………………………………靖皓生
朝觐文明………………………………………………………曹 杉
兰亭香…………………………………………………………曹 杉
灯………………………………………………………………董琬亭
浮生若梦………………………………………………………董琬亭
且行且思………………………………………………………董琬亭
下一站,杭州…………………………………………………董琬亭
雅………………………………………………………………董琬亭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记曾经的门阀时代………………费圣轩
消逝的百草园,远去的时代…………………………………费圣轩
因为爱情——记凝固在记忆中的沈园………………………费圣轩
忘不掉这份情…………………………………………………孟 汭
醉西湖…………………………………………………………孟 汭
迟暮……………………………………………………………魏 兰
南国的孩子……………………………………………………张琳蔚
你还不知道……………………………………………………张琳蔚
第三辑:发创作激情——灵性闪烁
舞罢千年………………………………………………………董琬亭
无题……………………………………………………………董琬亭
艺术之死………………………………………………………费圣轩
广陵春…………………………………………………………赵 梦
三分醒…………………………………………………………赵 梦
续弦……………………………………………………………曹 杉
惊鸿……………………………………………………………曹 杉
纷争……………………………………………………………曹 杉
何去何从………………………………………………………李梦晗
运河赋…………………………………………………………刘 典
展望篇 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
走………………………………………………………………费圣轩
再见了,母亲…………………………………………………刘 典
别潞园…………………………………………………………郑子豪
序:风行水上自成文
□ 顾之川
去年十月,我曾应邀参加北京潞河中学建校145周年庆典,美丽的校园,熙攘的来宾,还有飘逸在清风中的文化气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活跃在人群中穿梭采访的文学社小记者,落落大方,谈吐自如,语言伶俐,更令我难以忘怀。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一所好的学校无疑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我一直很欣赏著名教育
学生社团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指导老师。潞园文学社是潞河中学的一个学生社团,也是在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很有影响的中学文学社团之一,这与
潞河中学近两年利用暑假,组织文学社骨干成员外出采风。从大运河沿岸,到西北边陲,采风成果尤其让人感到惊喜。正如徐华校长在《水的启示》中所谈到的那样:
中国人早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热爱文学的孩子更应该走进真实的风景,感受海雨天风,大漠长河;走近历史遗迹,宁谧田园,集日月山川之精华,润笔墨纸砚之灵秀,观字生花焕彩,读文齿颊生香。看着满园春笋般的孩子们,我下定决心,将早就酝酿的文学社采风活动付诸实践,让孩子们放开脚步,走进社会,感受生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引领孩子就从脚下开始,从潞河发端,走到大运河终点。让孩子们穿越时空、探寻历史,用心灵去感受京杭大运河这一人间奇迹;追本溯源,用智慧去反思文明的意义和价值,再追想人类的命运与未来。当然,即使孩子们想不到那样深远,但我以为,这一路寻访,自会有比书本上多得多的见闻和感想,他们逐渐丰富起来的心灵自会得到有益的滋养。有人说,教育的功效好比江河从发源到汇入大海——其始也细,其至也巨,其可贵之处,在于如缕缕春风,滴滴夏雨,润物无声,终成大化。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这一缕缕春风,一滴滴夏雨,浸入孩子的心田,在百年树人的教育历程中,化作他们终生成长的正能量。
有这样的校长,自然会有充满诗意的校园,也会有百花齐放、万木争荣的蓬勃生长。其实,单从语文教学方面考虑,要想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仅靠学习课本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多读好书,多参与生活实践,才能视野开阔,思想深刻,情感丰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固然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博览群书,但又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当个书呆子,而应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有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既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也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人张潮《幽梦影》中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充分揭示了书本、生活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读万卷书”好比从窗口中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这座金山,还要“行万里路”。
如今,潞园文学社将去年暑期大运河采风的成果结集成册,这部包含校长、教师和学生作品的文集体现着潞河人集体的思想和智慧。翻着《运河行纪》的文稿,看到孩子们采风之后的所见所感或是纯粹想象创作的小说,我感到由衷地欣喜和震撼。无论是由大运河的今昔变化而生发出来的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还是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才华与灵气,都让我觉得天地大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和熏染非同凡响!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陆机的《文赋》对文思泉涌时形成的文字文采之绚烂作了生动的描绘。那么,行走在大运河畔的孩子们,耳闻目睹,足履手触,抚今追昔,遐思迩想,自然是“笼天地于形内,措万物于笔端”,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了。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如果把“风”比作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把“水”比作孩子们纯净无暇的心灵,那么,“文”就是生活的清新之风在明澈的心湖中荡起的美丽涟漪。风行水上,波光粼粼,自然连贯,随意成文,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我相信,教育若水,“顺性扬才,玉成众生”。愿潞河教育像滔滔大运河,长流不息,永葆生命活力。赞曰:
潞河中学,京东名庠。
文脉深厚,源远流长。
绿意葱茏,树影湖光。
滋兰树蕙,翰墨书香。
立德树人,孕育栋梁。
潞园文学,放飞梦想。
潞河魅力,永放光芒。
上一篇:上海《创意田园丛书》出版
下一篇:山东莒南八中校园文学成果《启航》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