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白彩霞
可能是基于对本色做人、勤勉治学的不约而同的执着追求吧,我与王延学老师一家从认识到成为知己,已经有十五年的历史了。
那时他刚从周边县城某一中调入兰州某中学任教不久,因为中学语文继续教育的契机,曾经给他们担任班主任的我有幸看到了他惊人的研究能力与丰硕的写作成果──仅他在没有进入兰州之前已发表的语文教学论文及出版的各种辅导书的目录就列满了三十多页,我不能想象,如果再把原件附在后面,那将会是何等壮观的局面!让我更不能想象的是,他曾经只是一名乡村教师,怎么就有如此大的魄力、动力、才力与功力呢?作为朋友,相处、合作得多了,才知道他几乎每天都在给全国好几家语文报刊社交叉或平行地写着各类专栏文章,每一个双休日或寒暑假,他基本都在为这样或那样的约稿而忙碌着。当然,那时他频繁而不菲的稿费单也让我这个曾经号称中文系才女的小作家艳羡不已。看着他埋头于日新月异的书稿,穿梭在各大省级或国家级报社、出版社之间,今天发表这么一系列文章,明天又有那么三两本新书出版,一度时间,我为他没有能直接调入哪个大学而深感惋惜,因为那样的话,也许当时只有三十二三岁的他就能被破格提成教授了。如今高校评一个教授职称,所要求的条件对他而言就好像九牛一毛:一本著作、六篇省级论文或一篇国家级论文、课题若干、省部级获奖若干,年度考核优秀若干。对于王老师这个研究不息著作无数的省级骨干教师、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甘肃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核心成员来说,这都是区区小事,他早已在多少年之前就已经远远达标矣!
来到兰州这十几年来,王老师除了继续撰写他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札记、随笔、感悟、实录、教辅外,他还梦想着做一个“作家型教师”。他有着常人少有的执行力,想了,就要去做,并且要做得有声有色。不久,他便建了博客,正如他的网名“橘子红了”一样,一年之后,他的博客文就墙里开花墙外红了,先是被北京的语文界专家看中,不久,他结集起来的散文集《用诗意的心情生活着》便成功出版了!他实现了人生道路上的华丽转身!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研参考》在“时代好书”栏目用一个整版向读者推荐了这部散文作品。
时隔不久,他又向我们奉献了这本《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这是一本类似于“学者型教师”写成的著作,是一本传统文化普及读本,也是一本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入门的书,它将引领你步入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之中。
它有着同类图书所没有的极其鲜明的特点。
一、针对性强,实用性大
身为甘肃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质量评价专家、甘肃省中高考命题专家,王老师在写作以及研究上,向来都是紧紧扣住语文教学的热点以及自己的工作重心,非常重视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这本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版的集个人多年之心血,也反映了自己最高学术水平和成就的专著,也不例外。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之树上永不凋零的硕果,它让我们咀嚼、回味,其营养已渗入我们生命的根须。在我们的中高考语文试卷上,诗歌鉴赏早已成为座上客。《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服务于广大的中小学生,是指导孩子们鉴赏古典诗歌的工具书,也是拓展孩子们古典诗歌课外阅读的精品读物。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一书入选古诗近百首,容量大小合适,难易程度适中,选材与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相关内容或者呈互补,或者呈交叉性,这些作品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们平时的背诵或涵咏。
二、着眼于教给学生鉴赏的门径
最重要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这本《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很注重教给读者阅读鉴赏的方法。全书的最后有一篇《古典诗歌鉴赏应对策略》的附录,显然,是一篇古诗鉴赏的方法论。作者从掌握基本知识、明确鉴赏内容、熟悉鉴赏步骤、了解诗人生活四大方面概括介绍了如何应对中高考试题中的古典诗歌鉴赏题,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性。
教给学生阅读鉴赏的方法,这一理念也渗透在这书主体部分的60篇赏析文中。比如,从《一“悲”一“喜”,爱国情深》中,我们学到了“知人论世”;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中,我们知道了“对写法”,从《情深意厚,感人至深》中,我们懂得了古诗的用典;从《一词领全篇》中,我们知道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揭示全诗的思想……
学到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举一反三,将其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三、渗透着比较阅读的理念
将两首或三首内容上或写法上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作品放在一起作对比阅读,是这本书主体部分行文的鲜明特点。有闺怨诗的比较,有思乡诗的比较,有边塞诗的比较,有怀古诗的比较,有家书题材的诗歌的比较,有歌颂友情的诗歌的比较,有歌咏相同景物的诗歌的比较……比起单篇的分析,比较阅读更能凸显事物的特点,能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我们来看该书中对《渔歌子》和《江雪》意境的比较:
《渔歌子》是一幅渗透了词人热爱自然与生活之情的江南春天风物画,笔墨洗练,形象鲜明。词人在取景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多取动景。你看,飞翔的白鹭,流动的溪水,水面上飘漾的桃花,水里追逐、嬉戏的鳜鱼,摇曳的斜风细雨……这种取景方式,跟词中缤纷的色彩相互映衬、交融,构成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
《江雪》也极富画意,但其格调、意境明显有别于《渔歌子》词。你看,色调是清一色的冷色,景物大多是近乎凝固不动的,我们感受到的,完全是冬天的寒意、冷清与萧瑟,无半点轻松欢快的情调。
通过这一比较,我们便深刻地理解了“题材相近,意境有别”表述。
四、解读与鉴赏上的亲和性突出
古诗词本身因为年代的久远,社会背景以及古文知识的生僻而易于使中小学生望而生畏,《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一书虽然也不乏一些学者的深邃和广阔之处,但总体上说,它避免了一般学者的深奥艰涩与玄妙。
这本书虽然貌似一部学术著作,但整本书由于赏析的切入点没有定规,语言风格相应地也多了几分轻松随意,犹如面对面的一场又一场谈话,实际上折射着一名老教师在教风上的和蔼和真诚之相。仅举一例来说明此特点:
故乡,是我们生命的根。如果我们不曾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也许无法深切体会出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一旦离开,由于空间的隔离,由于时间的隔离,我们心头便会产生难以抚慰的乡愁,故乡的面貌便会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梦里,挥之不去。因而,久客思乡便成了历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王维的《杂诗》与周邦彦的《苏幕遮》,传写的都是这种动人的思乡之情,可以说,主题是完全相同的。
从形式上看,一诗一词,这是两者最明显的不同。从写法上看,《杂诗》选取的是生活中“邂逅同乡”这样一个特写镜头,诗人通过自然的推理,通过急切的询问,表达了对故乡的惦念之情。《苏幕遮》既有生动的景物描写,又有巧妙的抒情。
五、典雅的内容与图文并茂的活泼设计相得益彰
古诗词生来好像是板着面孔看我们今人的,假如你缺乏对古代诗词的了解、对古人生活探究热情的话。而《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一书,除了在编写体例上推陈出新以外,在排版与插图上,也注意和兼顾到了对于读者的吸引力,以至于把如何通过清新淡雅的图片而增加全书的可读性也提到了设计的日程表上。
翻开这本雅致的专著,每隔两三页,我们就会欣赏到一幅疏淡纯美的图画,它们或者是一座远山、一群小虾、一顶茅草房、一张帆;或者是几支柳叶、一朵梅花、一匹马、一湖清水……文字的部分看累了,专注于这一幅幅淡墨图,神清气爽、齿颊生香之余,我们还会体味到另一种美。
除了以上几点,我觉得这本书还有着别样的意义,那就是:《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作者本身的教师身份,无疑会形成榜样的力量。一方面有激励同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客观上帮助和服务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师们。
中小学教师的忙碌与辛苦是众所周知的,但同时,他们的疲于应付疏于自我发展、不善于总结研究也是教育界众所周知的。在这样一种忙碌中,还有时间、精力、才气而写专著,显然只占这个庞大队伍中的极少数。而王延学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先锋者、引路人。他的出现,对这个队伍的振奋以及激励作用将是显而易见的。
经常听王老师说,今天上课讲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有灵感了,他准备把它赶紧写下来;要不就是对我们这些同仁们感慨,一篇课文里能挖掘的“点”太多了,语文教学中的许多东西都值得研究和商榷。这时候,苦于无米下锅的我们,总是特别地羡慕中学老师──尤其是像王延学老师这样勤奋而善于发现的中学老师。
到现在为止,我突然意识到,是中学语文教师的身份成就了王老师的一生!中学扎实琐碎的工作锻炼了他厚实的驾驭教材的基本功,发自内心的对文学的喜欢,又促使他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而埋头于书海旁征博引;为了给一些报社和杂志社完成专栏文章去指导全国中小学生,于是抢第一时间去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即使在他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功成名就了的今天,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搜集和背诵着大量的名篇。
事实再次有力地证明,机会永远青睐的是那些默默耕耘的人。
(作者系兰州教育学院教授)
(注:《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一书,由王世龙主编,列入《中国当代校园文学丛书》第第八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