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刊出版 > 校园文丛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语文:另一种表达》——钱建江教学研究、随笔 2013-04-25 11:02:02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十九岁那年,怀揣教育局的毕业分配介绍信,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我来到一所由教堂改建而成的乡村中学。早晨的阳光落在校门外的台阶上,我静悄悄地走了进去。和蔼可亲的校长对我说:目前,你是这所学校里唯一科班出身的,你去教初三年级吧。我点点头,接过了校长递给我的有橘黄色封面的第五册语文书。从那一刻开始,我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学校处于偏僻之地,四周全是农田,教学条件亦极为简陋。这一切似乎远离了一个年轻人理想中的生活。但是,我从来没有忘怀心底的梦想,对文学的热爱点燃了我的青春岁月。我在教室外草地上给那些农村孩子朗诵李白的诗、苏轼的词,我看到了他们眼睛里跳动的火焰。孩子们常常会偷偷地从河岸边采来野花或草叶,从窗户外伸进来插在我的笔筒里,或者夹在作业本里送给我。吃完午饭,他们会在小河边抢着帮我洗饭盒。“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今天,每当我读到这样的词句,浮现在眼前的,还是当年校门外小溪上那粼粼的波光。
    教学之余,我经营着学校的广播站,几乎是一个人,编辑,调试,混音,播放。后来,后边跟了几个学生,帮着我去校园内的白墙上贴海报。后来,又创办了一个文学社,写稿,插图,印刷,装订……寒风呼啸,在很多人忙于储存过冬的食物时,我却在收藏阳光。我始终无悔于自己所走的语文之路——我心中那条光荣的荆棘路。此后,我调动过几次工作,但依旧没有离开校园。每天早晨,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像觅食的鸟雀;晚上又四散开去,像荡开的涟漪。春去秋来,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聚散两依依”,在时光的条形码上,我们都是粗细不同的线条,若即若离,永不相弃。风霜雨雪都会在时光里消融,而时光却会留存在斑驳的纸页上。
    二十年来,我一直喜欢着语文老师这一角色。是的,那是我所听到的最亲切的称呼。我奉献出嫩草般蓬勃的青春,我也收获着孩子们的春夏秋冬。今天,我打开笔记本,筛选出自己近几年撰写的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文、部分公开课实录、为青少年阅读与写作所撰写的评析以及自己博客上的一些短文,加以整理,作为自己教学生涯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驿站。这些笔墨,都是我个人对自己所热爱的语文的一种表达。在我的人生路上,它们仿佛是湿漉漉的枝条上的点点花瓣,亦如秋千索上的缕缕清香,时时温润着我的心。林清玄在阳明山上说:心静下来,就闻到了香气。对我而言,选择了语文,心就安宁了。
    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深感自己学识鄙薄,几欲终止此念。幸得友人鼓励鞭策,才不惮浅陋,虽觉不能从心而仍思奋力,聊慰恒念语文之心。不当之处,诚望各位不吝赐教!
要感谢的人实在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我只想把你们永远铭记在心。每一次翻动书页,我就看到了你们充满关切的真挚的眼神!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在此,我想借《嘉泰普灯录》中的偈语,来表达我所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
    打开语文书,幸福,触手可及。
 
                                                                  己丑年岁末于琴枫苑 

上一篇:《审视与反思》——李磊教育评论随笔
下一篇:《用诗意的心情生活着》——王延学散文集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