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历年课题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提高教师文学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3-06-15 12:00:39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第四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 全国中语会“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组组长   王世龙

 

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天杭实验学校以及各位老师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第四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成功召开。这次会议对于探讨语文新课程改革和研究素质教育发展的途径,又留下一个充满诗意的脚印,又是全国中语界一次关于教师文学特色的盛会!在会议上,我代表课题组对课题研究工作及结题计划作了汇报。现整理如下,权作本卷课题研究论文集的序言,以期引领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诚望专家、同仁指正。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价值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由过去单一的“工具性”逐步与“人文性”相统一,开始注重 “文学教育” “人文教育” “生命教育”等被传统“应试”观念忽视的个性化素质教育。然而,如何进行这些新观念的语文教育,在当前的教学中还停留在表面上,如何在教学实际中建构一种多元化的、开放灵活的语文教育方式,是目前一个急切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其中,文学教育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部分。文学教学活动,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以文学活动为突破口、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语文大课堂”,特别是通过文学阅读和创作活动,对于发展学生自身心灵,完善自我,具备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教师的文学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我国古代、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可以看到,许多著名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他们在三尺讲台上向莘莘学子传授知识的同时,留下了不朽的作品,承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而当今的教坛中,教师文学创作却很薄弱,真正具有实际写作能力的教师为数不多(据调查,语文教师能拿起笔来写点文章者,不足20%),即使有些教师喜欢写作,但因教学条件所限,又缺乏交流的平台与文学的气氛,而使才情难以得到完美地发挥,也影响了教学生活的情趣及创新能力等。而实践证明,教师自身素质中如果缺少文学修养,其语文教学就会苍白无味。特别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标课改的形势下,教师作为文化、科学知识传播的使者,其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写作技能和文学精神。

  于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全国中语会共同确立了“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这个课题,把教师文学修养这个制约语文教育的问题摆在了面前。

    在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不断吸收新方法,研究新思路,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力争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使实验学校成为独具教师文化品位的特色学校,使实验教师成为独具文学风采的新型教学专家。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本专题组以“提升教师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适应素质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需要,建构一种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方式,为语文教育发展增添新活力”为宗旨,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文学修养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以提高教师文学修养为切入点,总结整合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力争完成双重目标:既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有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包括专著、论文及优秀案例等),又发现培养一批具有浓厚文学味的语文教师;既为推动新课改而构建一种具有文学独特魅力的教学模式,又为繁荣校园文化作贡献。

   研究内容从理论(即子课题论文)与“语文大课堂”课型实践(案例与设计)两个层面有机结合进行,最终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

  主要子课题有:(1)新课改形势下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加强教师文学修养的成功经验与问题、对策研究);(2)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新教材的使用研究;(4)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5)教师文学修养与阅读教学研究;(6)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研究;(7)教师文学修养与课堂教学研究;(8)教师文学修养与人文教育研究;(9)教师文学修养与文学教育研究;(10)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实践研究(校园文学社团实践活动研究);(11)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研究;(12)教师文学修养与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三、研究方法、措施与途径

  理论研究:

  依据素质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新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提升教师文学修养对于驾驭语文教学能力的规律,构建科学的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语文大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探讨关于教师文学修养的内涵与外延,为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主要采取调查、归纳、借鉴、分析、探讨、总结等方法开展理论研究。

  措施与途径:

  1.选取具备科研条件的学校或县地教研室合作,设立“实验学校”和“实验基地”(子课题项目申报另拟),通过个例对比、调查分析等,总结研究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实验基地”起到示范与带头作用。

    2.由各实验基地与实验学校负责人组成核心成员组,完善专题组工作管理条例,明确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

    3.引导那些具有一定文学创作成果的教师个人成为专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不要只埋头于个人创作,而是把自己的创作热情与经验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文学特色的语文骨干教师。

  4.充分发挥中语会、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等专家资源优势,积极为“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服务。

  5.围绕课题研究,探索如何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途径,开展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并重的交流活动:定时举办研讨交流会、“文学大课堂”观摩课、教师读写竞赛、文学创作笔会(教师作家与培训)、论文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文学独特的魅力开启语文教育之门。

    6.依托中国教育文学网,或与有关报刊合作开辟栏目,推介评价发表作品;编辑出版《中国教师文学》和《中国教师文学系列丛书》书刊,或联系出版社编选出版成果丛书等。

  四、研究工作回顾

(一)第一层面:建立“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创办《中国教师文学》和中国教育文学网站,编辑出版“教师文学系列丛书”,为课题取得研究成果搭建平台

2004729,由“十五”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组发出倡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写作学会、全国中语会等单位共同组织了部分具有一定写作实力且有教研成果的教师同仁,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研讨会,同时筹备成立了“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时任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总编宋志明教授从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谈了自己对于搞好教师写作研究课题的看法,指出没有文学修养的教师是苍白的,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好写作,或者根本写不出文章,那怎能教出好学生?事实上,新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师的素质问题。他说,人大资料中心确立这个课题,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多出成果,从而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被大家一致推选的教师文学领路人、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理事长、著名作家毛志成教授从自己的教书经历与写作经验,向大家发出倡议,开创教师文学阵营,搭建写作与研究的平台,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明天的语文教师成为生动的教师、充满诗情富有灵气的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健康地走上素质教育快车道。著名诗人林莽从普及新诗教育的角度,从新教材入选当代诗人的作品谈到新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及其所取得优秀成果,对诗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从一线来的各地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介绍了许多经验感受,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的学校领导观念保守等等。这次研讨会探讨了语文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认识到开展教师文学课题研究活动,是从根本上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的文学修养问题直接影响到文学教育,影响到语文教学。因而提高教师文学修养,应是当前语文课改的重要一环。

200410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了“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建了专题组。由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设立课题组办公室,制定了课题组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管理条例(见中国教育文学网“课题研究”频道),建立起了由著名作家和教育专家组成的学术指导顾问组,以期引起社会关注“教师文学修养”这个一直以来不被重视的课题。

20056月,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在河北省祖冲之中学和北京文心雕龙文化发展公司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教师文学网http://www.eduwx.com”(后改为中国教育文学网),凭借网络的优势,开创一个独具文学特色的网站。网站开通后,吸引了许多教师、学生、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投稿,成为一个互动的教学研究与文学交流的平台,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曾有网友评价说:“在泥沙俱下的网络横流中,这真是一眼至清至纯的泉水!”

20063月创办了《中国教师文学》。开卷号由课题组首席顾问毛志成教授和全国中陈金明教授分别作序,主要栏目有“我们的声音”“我们的作家”“我们的诗人”“我们的文学部落”“杏坛实力方阵”“八面来风”“文学大课堂”“我这样指导作文”“课下随笔”“文学教育自由谈”“写作指南”等,内容丰富多彩,展示了新课改形势下教师文学风采,入选作者是全国各地身为省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或特、高级教师以及青年新锐教师的优秀作品,同时较好的体现了语文教育“教”与“学”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76月我们编选了第一套《中国教师作家系列丛书》5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这5册分别是广东潮阳一中赵钦宣创作的散文随笔集《在学与政的边缘》,江苏张家港市南丰中学施向军的诗歌集《诗的故事》,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林红晖的散文随笔集《漂泊情怀》,石家庄市十六中张彦龙的教学随笔集《花蹊上的思索》,王世龙的理论集《校园文学与创作》。在文学图书出版艰难的情况下,这套丛书却顺利出版,并有较好的发行量。

200811月编辑出版了《中国教师文学系列丛书》,包括4位教师作家的文学专著4部(中央教科所夏辉映的散文集《行走与记忆》,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刘碧玉的散文集《生命的家园》,江苏扬州市教院附中邵党生的散文集《缤纷的宁静》,山东莒县实验中学孙家三的长篇小说《桃源殇》)和理论研究卷2册(课题组选编的《教师文学修养研究》(第一卷)和重庆实验基地张世平主编的《教师文学修养论》);200919月编辑出版了《中国教师文学系列丛书》三套,推出了9位教师作家的10部图书;20106月编选出版了第四套《中国教师文学系列丛书》,推出了9位教师作家的专著。这些书出版后,在当地学校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甚至还引起不小的轰动。

我们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倡导教师文学创作与研究,进一步发展“教师文学”,为提升教师文学修养搭建一个个成功的平台,为开展好课题研究并取得更大成果开辟交流的园地,为教师同仁创建一个语文教育的最富有、最人性化的精神家园。

(二)第二层面:通过试点实验学校调查研究,为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寻求经验与途径,并已初步取得成果。

“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确立后,为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扎扎实实,我们本着严谨求学的态度,先行向有关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对本课题有认识的同仁设立试点实验基地和试点实验学校,先后有山东莒县实验基地、重庆九龙坡区实验基地、浙江平湖实验基地和28家实验学校参与。

1.敢于领先的山东省莒县实验基地

莒县教研室王琼老师带领语老师们,率先申报了实验基地,设立了10所实验学校,每校承担一个字课题研究,从20059月即作为试点展开实践研究工作。他们鼓励教师进行文学阅读与创作,出台了一些首创性的管理政策,如教师的文学作品发表了,享受和论文一样评优晋级的条件,这可谓破规之举。莒县教研室于20063月创办了全县专门为教师文学创作操练与展示才华的平台——《文心流翠》,使教师的文学阅读与创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各实验学校也纷纷创办文学社及其社刊,积极构建自己的“语文大课堂”,开展大课堂教研活动。2006422,他们承办了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经验交流会——那是一次教师文学创作与教学实践活动相交融的科研盛会。试点实验学校莒县三中作了“语文大课堂”多课型现场展示,交流课题研究经验,探讨发展方向,进一步宣传了提升教师文学修养对于语文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教师文学修养研究进入发展轨道。

2.开创理论研究新局面的重庆九龙坡区实验基地

由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申请立项的“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子课题“教师文学修养的提高与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同属重庆市教育学会2006年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于20061028在重庆市高新区竹林实验学校隆重召开了开题会。这个研究基地的特色是,实验学校不仅有中学,而且有小学;参与教师不仅有文科教师,而且也有理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文学修养的提高对各科教学均有所体现。他们结合来多学科、多单位、多层面的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在近一年的研究实践中,注重将课题的选题分解为四个主题:教师文学修养的理解与科学认识问题、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途径与影响因素的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人文教育的联系问题和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结合四个主题,“教师文学修养的提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组课题研究“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结合,课题研究内外相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与推广相结合。他们围绕课题研究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实践活动,采取“以会带训,以网络课题资源整理自学与学习心得交流,以论文撰写参与评奖,文学走进校园专题活动,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实施新思路论坛汇报”等研究的措施,认真收集相关的过程性的资料,加强资料的分析与提炼,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较高层次的评奖认可与发表。特别是课题带头人、九龙坡区中小学教研室张世平老师,不仅身先士卒带领大家热情而又真诚地开展研究活动,而且他个人已经写出了具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如《浅谈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文学修养的认识与思考》等,200811月主编出版了研究成果《教师文学修养论》一书。

3.浙江平湖实验基地——教师作家群

浙江省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立项的子课题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学素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于2006129举行了开题会。该课题主要由平湖中学和当湖高级中学两所省级重点中学联手,优势互补,共同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浓厚文学特色的语文名师和优秀教师群体,恢复语文教师的文人本色;让语文课堂回归诗性,让文学气息充满校园,以此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使语文的人文性得到宏扬,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人格得到提升。这是他们的目标。

立项以来,在子课题组组长平优良的带领下,他们积极开展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培训学习和校本研修活动,所有全市性的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成为提高教师文学素养的一次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创设各种教研载体,举办教师文学创作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为提高教师文学修养搭建平台。

他们已有22名教师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嘉兴市作家协会、平湖市作家协会,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颇有发展实力的“教师作家群”。教师作家队伍的壮大是教师文学素养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既扩大了教师的影响,提高了教师的社会知名度,也使学生更加崇敬自己的老师,并由此热爱文学,热爱语文。

4.其他实验学校都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山东济宁市长沟镇中学王亚桥主持的子课题研究成果引起关注。王亚桥本人喜欢文学创作,是一位非常有文才的乡镇教师。他申报立项的子课题是“教师文学修养与课程资源开发”。由他编创,经课题组指导编写的研究成果——校本教材《长沟乡土文化》正式出版后,引起语文界专家的关注。该书把他的家乡长沟的历史、经济、文化、风土人情,通过散文、诗歌或纪实文学反映出来,按单元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图文并茂,编写体例完整,系统科学,具有开创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反映了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20084月中语会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特邀王亚桥老师介绍了经验。

此外,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浙江永嘉碧莲中学、江苏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江苏省常州市横林中学和横山桥中学、湖北省黄冈市蕲春一中、河北海兴中学等实验学校,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此不一一介绍。

   (三)关于“校园文学大课堂—文学大课堂—语文大课堂”的教学理论

“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思路是“十五”国家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所以引入本专题实践探索(参见王世龙《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结题论文)。其主要理论是:

“校园文学大课堂”,本质上还是要从“文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但不拘泥于“文学”,而最后又要落脚于“文学”。之所以从“文学”作为切入点去构建“语文大课堂”,是因为“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凭借艺术的魅力,美的感染力,把真、善、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娱乐、审美感染着人。文学阅读与写作是诉诸心灵的,是人的情感需要。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富于幻想、天真烂漫、好奇好动、渴望求知等成长的心理特点,最容易喜欢文学。在文学阅读中认识事物、体验世界、追求美好;在写作中,学会自我表达、宣泄自我而完善了自我,使心灵得到升华——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复杂过程,从积累到构思以至成文,需要运用观察、体验、想象、分析、比较、概括等智力技能,需要语言的储备与表达,在语言的探寻中得到了精神的净化,人格的升华,进而提升了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因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学习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之中的,这就是说,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培养起学生的兴趣点,语文教学才会成功。写作需要语言,语言需要阅读,阅读给人愉悦,愉悦给人以生活情趣,情趣给人以感悟,感悟又促使人写作,这个过程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通过“校园文学大课堂”建构知识框架,以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真正使学生被动的学语文变为主动地追求,使封闭的小课堂变为开放的大课堂,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在“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策划、导演、组织者,要打破教师所教班级的独立性教学方式,而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同一年级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同一年级教师要集体备课,围绕教学内容与目标共同策划设计教学方案,做好活动准备,主导实施步骤,做好组织、管理与参谋,形成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乐趣。

这种“语文大课堂”对教师的文学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会写,而重要的是会“教”——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提升文学修养,同时又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把每一堂课都当作一篇文章来写,让文学的独特魅力吸引孩子的心灵。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就能机智地把握课堂,组织教学,使课堂充满诗意,充满情趣,充满灵气,充满人情味、文学味。

五、结语

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面对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古代、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可以看到,许多著名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他们在三尺讲台上向莘莘学子传授知识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承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比如在20世纪“五四”文化运动时期,不说北京大学等高校那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现代作家,单说浙江的一个“白马湖”现象,就令人感慨不已。当时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李叔同等离开都市定居荒村兴办一所春晖中学,吸引了一大批当时的仁人志士如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叶圣陶等来此讲学,一时间那里英才荟萃。区区白马湖畔,容纳着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学者作家,创造了“白马湖”教育文化,千古流芳。

而如今的教坛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教师的文学修养普遍偏低,具有写作能力的教师为数不多。即使有些教师喜欢写作,但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及其种种重负,使他们穷于应付死板教条、急功近利的所谓教学“常规”,压抑了写作愿望与文学才气,也丧失了教学生活的情趣及创造力。而实践证明,教师自身素质中如果缺少文学修养,其教学过程就会苍白无味。不管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要具备写作技能,具备人文精神。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文学创作或其他写作的行家里手。可以这样说,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语文教师。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文学感悟能力的语文老师能够把语文课上出滋味,上出精彩。写作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就应该注意提高写作水平。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会写散文、诗歌甚至小说。只有当自己体会到写作的秘籍门道,才会有的放矢去指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正如课题组首席顾问、著名作家毛志成所说:“为师者,口中有言,笔下无文,一味地穷经皓首,临卷经年,口里虽有千言,笔下实无一采,这是教师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为师,就要有见识、有感情、有表述能力,非此便不足以为师……能用艺术性的语言文字来演示教师的工作、生活、情感的教师,才是生动的教师、有魅力的教师。”(摘自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绿太阳文学系列丛书》代序《喜读为师者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探望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时,钱老当面向总理提出两条意见:一是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二是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钱学森以其亲身实践和深刻体会,提示了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科学创新的重要作用。钱学森认为,智商十分重要,情商亦必不可少。人的宏观视野、形象思维、感情、想象和情怀这些“情商指数”,与艺术教育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情商指数高的人,更具备对自身的感知力,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保持镇静,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勇气,所有这些都是科学研究、科学创新必备的素质。钱老的观点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从学校来讲,要建设为一个有特色的学校,就要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教师的文化素养最关键。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最好的渠道就是让他们学会写作。这不仅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而且会使教师的教书生活丰富多彩,使他们成为富有文学味的生动的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师,我们的学校就会健康地走上素质教育快车道。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们认为,反思的最好手段就是写作,而写作的最好形式就是文学写作,教师的文学写作是独特的,这需要我们很好的从文学本质意义和教育价值上去探讨。

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通过教师的实践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才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由教师来决定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可以说,改变教师是改变教育的唯一途径。

热爱文学吧,愿每一位教师都具备文学修养,富有文化品位,具有高尚的人格,深刻的思想,闪烁的个性,优美的语言,仁爱的情愫,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言传身教”“有教无类”,使我们的学生天生喜欢文学,喜欢语言,喜欢语文,喜欢学习。如此,我们的教学能不生动吗?能不得“高分”吗?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美丽的西子湖畔留下了我们教师文学盛会的童话! 

 

 

上一篇:第四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召开
下一篇:严谨规范,求真务实,让课题盛开学术之花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