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十八中子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而写作教学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摒弃,通过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能强化学生的观察、体验、反思、自我激励功能,培养健康、高尚的思想、意志、品质。
同时通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写作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促使教师从应试作文教学的怪圈中解脱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写作环境,开创出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之路。
二、转变观念,精心策划,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我们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走大语文的写作教学改革之路。要求老师从书本从课堂中抬起头来,站在生活的角度来教作文,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学写作文。认识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认识本校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学生作文现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和个性差异,实施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学活动相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语文老师人人献策,集体讨论,挖掘出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案和校园文学活动方案。分学段组织开展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观摩,邀请教育专家周卓敏、作家唐曾孝来校讲座,组织老师到外校学习,营造出了写作教学研讨和改革的浓厚风气。
三、丰富活动,营造氛围,大力打造校园文学大舞台
1.组建社团,编印刊物。认真办好“校园之声”广播站和“五色雨”文学社,举办文学创作讲座、作文竞赛、调查采访、创作经验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校园网、校刊、校广播站开设专栏,每周推介一名校园之星。组织学生自己约稿、编审,按月出版社刊《五色雨》,刊登学生优秀习作。
2. 拓宽阅读视野,创建书香校园。我们为初中生和小学生分别开了读书目录,并通过讲座、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形式落实。为配合读书计划,各班每周一节阅读课,每月一次读书会,每期一本摘记,学生每天背一首古诗,写一篇读后感,交流一则名言。同时在各班创设书香化校园情境,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后墙黑板上方布置励志文章,让名篇佳作日日浸染学生的心灵,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3.成立兴趣小组,努力开展特色活动。各班成立了五色雨小分社共30个,有会员300余人。各班设立了阅览角(书由学生捐献,班费购买,教师及学校赞助),学校组织了小记者采访组、创作组、摄影组、五色雨编辑组、时事新闻观察组、节目主持人培训组、演讲组、朗诵组、对联学习组等,各小组由一名教师带领,每周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举办了作文大赛、现场采访报道、优秀小记者评比、朗诵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把这样的训练活动延伸到课堂,课前三分钟开展新闻报道、好人好事报道、故事创作接龙、即兴演讲、相声小品表演等,既活跃了课堂,又培养了学生能力。
4.尊重学生主体,实行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作文课一改老师讲技巧学生写作文的传统模式,演绎了各种形式课堂情景。专家人不来,专家讲座却进了课堂,学生在观看“百家讲坛”中提高了欣赏水平,在观看名家的演讲中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在观看名著影视片段中理解其精髓,在“情境作文”的练习中提高了兴趣,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激发了热情,在“即兴作文”的演练中创新了思维,在“随意作文”的练习中疯长了自主创作的精神,在“韩寒现象”的辩论中明辨了是非,作文课不再是我讲你写,形式多样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技能。
5.走进生活,着力拓展写作大课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考察活动,以家乡名胜古迹、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为对象,拓展学生视野。永州历代名人辈出,山水形胜,人杰地灵,产生了怀素、周敦颐、何绍基、陶铸、李达等一批驰名中外的杰出书法家、哲学家和政治家,我们引导学生领略产生在永州这块土地上的舜文化、柳文化、周敦颐的理学、怀素与何绍基的书法艺术和古老的女书文化。我们组织学生到柳子庙参观,感受柳文化,到李达故居、陶铸纪念馆,接受红色经典教育, 组织学生上街当一天环保治安员,倡导“给市长写一封信”,让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生活。
四、创新理论,致力实践,课题研究初见成果
通过四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对于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写作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教学水平。
1.有效地开发学校教育资源,构建开放的写作教学环境。学校加快人文校园文化校园的建设步伐,构建开放的教育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室,添置摄像网络设备,为写作教学现代化创造条件。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探究需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影像、动画等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
2.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创新了课堂写作教学模式。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园文学活动载体,多种途径渗透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中体验写作,在主动参与校园文学活动中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基本上形成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学活动相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
3.整理作品成果,分类结集出版。已编印了社刊《五色雨》30期、学生习作集《校园之声》两本和教师论文集《七色花》,师生在油墨之香中欣赏自己变成铅字的作品,体会辛勤耕耘后沉甸甸的收获,激发了更大的创作热情。
4.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了一批有文学写作特长的学生。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写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写作水平大大提高。陈寒老师指导的学生在2010年度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2009、2010年组织80余名学生参加“文心雕龙”杯征文大赛,6人获金奖,学校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近两年我校百人次以上参加“新人杯”作文比赛获奖;数十人参加市区级作文比赛获一、二等奖。近两年邓丽萍老师指导“五色雨”会员制作电子报刊多人次获省、市一、二等奖。在课题研究这四年里,我校语文学科中考排名居同类学校前列。
5.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形成了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全面成长,教学观念变了,教学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灵活,业务素质水平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竞赛课等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发表论文达20篇。如语文教研组长曾玉珍设计主讲的《献给母亲的歌》作文课获冷水滩区多媒体教学一等奖,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五、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年研究,我们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了有益的探索,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写作教学模式。但我们也认识到课题研究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影响研究面的扩展,少数教师还囿于升学的压力忙着应试作文教学,校园文学活动的影响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教改的路是艰辛的,但也带给我们不少快乐和欣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继续开拓进取。
注:本报告执笔人为李柱林、蒋黎、陈寒,学术指导为周卓敏。
上一篇: “校园文学与学生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下一篇:“背靠大树”——校园文学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