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子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时期以来,校园文学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7年中国语文教育大讨论以来,语文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工具性”逐步与“人文性”相整合统一。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语文审美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校园文学正在逐渐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但在目前“素质教育抬头喊,应试教育埋头干”的社会大环境下,校园文学活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展,难以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就我校而言,到2007年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校园文学社团组织,围绕校园文学而展开的相关活动也少得可怜,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更无从谈起。如何建构一种多元化的、充分发挥校园文学特殊功能的、开放灵活而切实可行的语文教育方式,是当前一个急切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情感道德意识,有效地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
2.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培养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新型骨干教师。
3.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积极倡导生动健康的校园文学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建设有浓厚文学氛围和鲜明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4.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开创语文教育新局面。建立融入文学魅力、符合教育规律的“语文大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阅读课、课外实践活动、文学社团等都纳入“语文大课堂” ,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探索出一条适应语文教育本真的道路。
三、课题理论依据
1. 学习活动的本质理论。依据学习活动的层次性、多侧面性、心理机制、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实践性,在活动中理解语文、掌握语文、运用语文、丰富语文,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指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一般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活动性,没有重视学习的过程。本课题致力于让教学者看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
3.文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活动的学习是无源之河,无本之木。“生活——作品——教师——学生——生活”,这是学习者特有的文学活动形式,传统语文教学忽视了“生活”这个起始环节。本课题重视“生活”的回归。
4.新课标理念。本课题还以新课标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具体落实有关校园文学活动的要求,关注学生作为人的自身要求和终身和谐发展,关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关注教师自身教育教学逐步和谐提升。
四、研究内容
1.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如何组织实施校园文学活动的研究 包括校园文学社团的组建原则、发展方式、活动方案、评价机制与运行环境等的研究。
2.在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构建“语文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包括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目标、内容,如何构建生动的富有文学色彩的教学策略;如何围绕新课程单元(模块)设计语文教学,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如何将校园文学活动纳入语文教学,彻底打破过去单一的讲授课文方式,使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学实践活动中得到解决。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效
1. 加强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繁荣校园文化
子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立即组建海之韵文学社,文学社直属校长室领导,开辟了专用场室。文学社以繁荣校园文化为目的,以“读优秀作品,品多彩生活,写真情文章,养浩然之气”为宗旨。两年多里,社员发展至150多名。辩论社、诗社、剧社、国学社、记者站、广播站纷纷成立,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文学社积极组织引导同学们阅读、写作、思考,社刊《海之韵》越办越好,各年级、班级也纷纷办起了自己的段刊、班刊。两年多来,文学社的师生们已有50余篇作品在各级报刊发表和获奖。社员作品在“叶圣陶杯”、“文心雕龙杯”、“冰心杯”、“星光杯”、“红读征文”、“邮政杯”等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达200余篇。辩论社成员罗莉莉等四位同学,在第9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为马拉松喝彩”的系列活动之辩论赛环节中,夺得厦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海之韵文学社为学校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校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大语文”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充当校园文化的先锋与鼓舞者,为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味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构建语文大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语文教学
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优化语文大课堂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有走进名著、感悟经典活动。高中各年级教师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结合观赏影视媒体、讲故事比赛、舞台表演、小组合作、朗诵、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心得交流等手段,对福建省高考试要求阅读的名著为主展开生动活泼的解读与感悟。如《三国演义》组进行讲故事比赛,每个小组挑选一个参加,小组成员一起帮助他准备资料、练习,全班同学对选手进行评价、打分。《水浒传》组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百零八个好汉的资料,每一组分九个人物,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绘制成人物走廊。戏剧组的同学收集了京剧脸谱、戏剧相关知识,改编课本剧,连同平时自编的一些折子戏汇编成册,在学校的各种舞台上展示。还有采盛世风,激爱乡情的采风活动。主要对海沧的民俗、民间故事、民谚民谣进行收集、整理。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学习了解有关宗教、民间信仰、文史等基本知识,县志、族谱等地方志传的查阅法,训练掌握访问技巧与观察的步骤方法;请老海沧给师生说风俗、道传说,让学生了解家乡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岁时节俗、信仰崇拜、民间禁忌等;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参观名胜古迹;制作、填写调查表,将较成熟的传说整理打印,汇编展示。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爱乡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寻找建筑的踪迹”、手抄报评比活动“走近宋词名家”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主地选定喜爱的课题,收集资料,独立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师更多地处在指导、咨询和参谋、顾问的位置上。在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和社会各方面的人物接触、谈话,是很好的锻炼、学习。学生独立处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真正优化了我们的语文大课堂,实践了课程新理念。
3. 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
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对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把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中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例如,我们借学校邀请著名演说家邹越教授来校开展激情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的契机,在班上开展父母子女共同参与的以家书为载体的亲情教育活动。第一步是老师发一封信给家长,要求他们给孩子写一封信,谈对子女的期待、愿望或是自己的工作、生活等,而后将信交给老师。第二步,老师把信交给他们的子女,要求他们写一封回信,谈自己看了家长的信后的感受。第三步,邀请家长参加亲子交流活动,在活动会上读子女写的回信,谈彼此的感受。第四步,请家长和学生写下自己对彼此的新认识或新感受。许多学生从末如此近距离地与父母交流,父母也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些腼腆,但更多的是激动、感动。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如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等节目,组织讨论,撰写体会;开展时文、美文阅读评点和课外文学写作练笔活动,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如替一场球赛作解说,为一次演讲作点评,给一场群体性活动作总结,为一台文娱晚会准备串台词,开辟一个学生博客,建立一间学生网络聊天室,准备一次采访提纲,推荐优秀作品并进行评论,组织一次文学作品交流会,编辑一则春节祝福短信送给自己的老师、父母,如此等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新天地。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实践证明,为了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将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建立一种融入文学魅力、符合教育规律的“语文大课堂”教学模式,是完全可行、卓有成效的。它能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效率,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大花园中的一朵新葩。
与学校的悠久历史相比,我们的研究和探索还只是刚刚起步。但雏鹰展翅,志在千里。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它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