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成果展示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校园文学创作与高考作文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2013-05-03 10:04:02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浙江省开化县华埠中学子课题组  姜小平
 

  2008年4月28日,我校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总课题组申报子课题“校园文学创作与高考作文指导研究”,5月12日经总课题组专家组审定立项,批准号为“XYWX3304101”。从此,华埠中学承担了一项高级别的课题研究,无疑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课题的确立
  1.选题背景
  在中小学由“应试教育”的轨道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过程中,我国开启了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成为新一轮教改的焦点和亮点。高考作文中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和小说)大量出现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这使我校一批志同道合的语文教师形成了将校园文学创作与高考作文指导联系起来,并进而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的思路,于是这一选题应运而生。
  2.选题意义及目标
  “校园文学创作与高考作文指导研究”是一个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与课程改革对接的课题。它试图为中学教育提供一个鲜活的写作教学范例。通过此课题研究,使校园充满书香气,提高学校的科研品位和水准,提升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张扬个性,感受攻关的艰难,品味创造的喜悦。
  在目标上作了如下定位:①使校园文学与高考作文高度融合,探索一条指导学生写文学类高考作文之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②促使课题组教师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以适应新课改要求,并带动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③配合学校营建高雅的人文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二、课题实施方案与开展
  1.课题实施的步骤
  ①对本校校园文学现状进行分析,组建小说散文习作班。
  ②对小说散文习作班作心理结构研究,从而定下辅导的水准和内容;对习作班作活动模式研究,从而制定出校园文学活动方案。
  ③ 进行小说类、散文类写作指导研究及高考文学类作品指导研究,进行高中教材中散文、小说的阅读习作与习作班的散文小说阅读习作互相融合,形成一体的研究,保证辅导的正常化、高效率。
  ④实行“两线四步六系列”的操作方式。“两线”即将文学活动分为小小说一条线,散文一条线,在研究实践过程中两线平行而又有所交叉;“四步”即“阅读——讲座——鉴赏——习作”;“六系列”即“精选阅读感受系列——小小说、散文知识讲座系列——片段训练指导系列——鉴赏品味系列——采风体验系列——篇章创作指导系列”。
  2.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推进
  ①对高中各年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名著阅读不多,缺乏写作热情,学校文学氛围不浓。决定分年级组建习作班,高一高二合并授课,高三实行单个辅导。
  ②形成“小小说写作教程”和“散文写作教程”的总体框架,读什么、讲什么、写什么有了清晰的操作思路。
  ③建立读写交流平台,创办文学季刊《拾贝》,共刊发5期。
  ④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6月,课题组4位老师给习作班学员开了18期讲座,让学员们欣赏精短的散文小小说,学习分析与写作技巧,师生面对面交谈,及时解除疑惑,并将讲座与课堂的同类知识加以贯通。
  ⑤组织学生习作,参加征文大赛,省级以上的有第七届“叶圣陶杯”征文、第八届“叶圣陶杯”征文、第三届“文心雕龙杯”征文、浙江省诗词歌赋大赛征文、浙江省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浙江省教师节感恩征文等,据不完全统计,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国家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24人次、优胜奖13人次,省级奖项50人次以上。
  ⑥子课题组师生在50周年校庆、开化县“书香校园”达标单位验收、衢州市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先进学校评选等中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习作班的学员们在学校的多项活动中以自己的特色亮相,成效显著。
  ⑦子课题组教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及时总结,撰写论文,写下水作品。
  ⑧习作班开展采风实践活动。如去开化“中国根雕艺术园”采风,让学生得到艺术熏陶,培养艺术美的感受。徐俊民老师当即写下《游根雕园记》,并要求学生也写下一篇欣赏感受的文章。
  三、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探讨
  1. 高中教材与习作班阅读教材的联系
  子课题组认为应该扩大习作班学员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使学员的阅读形成合理的结构。这个结构成“网状”,包括指导教师开讲座时选精品散文和小小说,发给学生当场阅读,开讲座后发给学生练习性巩固性阅读材料,鉴赏阅读,还规定时间段,让学生进阅览室、图书馆进行阅读,这样做,很受学生欢迎。
  高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尤以散文小说居多。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接触了大量文学作品,学到了许多文学常识、文学阅读知识以及浅显的文学创作知识,形成了各自的文学知识结构。于是,高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就成了学生自身习得的文学知识的基础,也成了课题组习作班学生学习的基础。
  就整个高中语文学习而言,教材是基础,文学讲座是补充;但就习作班学员而言,文学讲座是基础,高中语文教材却成了补充。高中教材所学的文学知识,为学生所熟悉,在文学讲座中,恰当地引用高中教材中的篇章或章节,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把它们与眼前所学知识融合,这个“补充”无疑对文学讲座是很有好处的。像散文《故都的秋》在取材方面很典型,《说“木叶”》联想很丰富,自然也就成了散文讲座中的好例子。小小说篇幅有限,在写作技法上与其它长中短篇小说有别,但高中教材中所学的小说仍大有借鉴之处,如《药》中对“黑的人”精当的人物刻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两处“偷听”的细节描写,《边城》中那富有湘西色彩的描写,《项链》的结尾戛然而止出人意料,也正是小小说讲座中恰当的例子。习作班的文学讲座具有系统性,散文、小小说各成系统,这就使得高中散文、小说作品不再是零敲碎打的篇章,而是可以在系统中找得到它的归属,这无疑对高中篇章有了个更好的把握。
  2. 指导高中生进行校园文学创作
  ① 高中生进行校园文学创作的可行性。高中新增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通过作品学习和教师指导,学生对文学的特征了解更多更细,对作品的解读更真更切,其中许多精品的学习令人颇具创作冲动感。高中生语言基础得到提升,文学写作技巧有所掌握,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条件。同时,学生的生活范围比以前更广,接触的事物更多,心智也在朝成熟发展,许多触发,许多奇思妙想,都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冲动。这些无疑为高中生校园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能。校园文学创作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内心情感,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个舞台本该由我们高中生主演,这种演出必定更具时代性、校园性和真切性。校园文学创作的开展,让一些有文学创作天赋的学生得以施展才华,他们也许就是未来的作家、诗人。有什么比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更令人欣慰的呢?校园文学创作使许多学生受益,令他们的文学兴趣和能力得到发掘和培养。校园文学创作的开展,还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氛围和环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校园文学创作的开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让人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②高中生校园文学创作的主要样式。高中生校园文学创作的样式主要是散文和小小说,写戏剧的很少,写诗歌的也不多。学生平时写惯的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记叙文讲求叙事和描写,这一点与小小说的特征比较靠近,于是也便为创作小小说提供了基础。高中生已经学了不少散文,“形散神不散”的主要特征也容易让学生把握、仿写和创作。实践证明,像模像样的散文和小小说是作文的好体裁,无论应试或实际生活都大有用场。
  ③影响高中生文学创作的主要因素。就目前校园实际而言,影响高中生文学创作的主要因素一是同学对文学创作缺乏热情,二是校园缺乏文学创作氛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文学社,没有懂得文学创作的老师,没有关注创作的领导集体,没有享受过文学创作成果的学生,那么这个学校的文学性必定淡薄。文学味淡薄的校园,又怎能让文学创作开展起来,怎么能感染学生加入到文学创作的行列中来呢?现在老师和习作班虽有,但整个气氛仍然严重不足。第三个原因是学生的以“三点一线”为特征的学校生活,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目光短浅,难以触发心灵,难以擦亮文学创作的火花。
  ④活跃校园文学创作的对策。一是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使其有新的改变,增添新的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情感有新的改变、新的补充,学生思维一旦活跃,陈旧的思维就被打破,创作的灵感就可能被激发。二是营造浓郁的文学创作氛围,有了创作氛围,学生必受感染,有兴趣有才华的学生便崭露头角,便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又增添了学校文学创作气氛。三是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学生走向社会去实践,便大开文学眼界,获源头之水,激发文学热情,打开心灵的文学之窗,还能了解社会、文学界的状况,走进更广阔的文学天地。
  3. 文学习作班指导课的“四步法”
  第一步是“阅读”。为了使讲座具体,通俗易懂,让学生的习作有样板,每次讲座紧扣所要讲的知识点,精选一两篇散文或小小说作为例文,一篇一得。如,学生看了小小说《巴布返乡》,为其方寸之中情节曲折离奇而惊叹,但当你问及其主题时,顿悟出小说只是以情节曲折取胜,并不在乎显示主题。于是学生知道,小小说尚有无主题一类。
  第二步是“讲座”。抽象出散文或小小说知识技法,并由此升华为理论。这种做法,由浅入深,由形象入抽象,学生容易接受,符合知识的生成规律的。
  第三步是“鉴赏”。指导教师在讲座后选定一至二篇散文小小说鉴赏文,让学生根据鉴赏文的特点,结合讲座知识,主析作品的一两个方面。通过这种巩固训练,更好地理解讲座中的知识。
  第四步是“创作”。创作之初,触发很重要,有观察触发,有阅读触发,有思考触发,有比较触发,有反向触发。这种触发也即“灵感”。接着收集材料,比较之后确定核心材料。选择材料时,还有一个典型问题,材料越典型越好。典型材料说明问题才最有说服力。然后便是布局谋篇,要调动起讲座和鉴赏中所学的成篇方法和文学法,力求合理、精巧、创新。布局谋篇中往往产生许多美感。然后便是文字表达的程序了,以准确、通达为基础,以文采、精炼为更高要求。最后一关是修改。
  创作指导的“四步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四步法”引导下,学生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连连出世。它有效可行,完全具有推广的价值。
  四、课题成果及影响
  1.校本教材开发
  ①《高中小小说写作教程》:它在习作班小小说讲座的基础上结集而成,分“基础知识”、“专题技能”、“综合提升” 三部分,从小小说文体特点开始到写出小小说整体的美感,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小小说知识体系。作为校本教材,它感性和理性并重,知识和能力齐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操作性强,一入课堂,便赢得了学生的欢迎。
  ②《高中散文写作教程》:该教程对散文及其发展加以概述,让学生对散文的特点和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着重从散文的分类、意境、个性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注意与学生写作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一两个针对性的写作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基础上,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③《墨香满园》:将课题组师生在课题研究期间发表和获奖的作品结集成册,并作为校本教材。其中教师论文观点明确,感受真切,教师文学作品异彩纷呈,值得学生仿效,学生创作体现了课题研究带给学生的变化、
  2. 教师论文及文学作品
  课题研究期间,子课题组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多数是省级、国家级的,如杜福军老师的论文、杂文《以诗解词》、《请善待我们的母语》、《人生两道坎》等,徐俊民老师论文、散文《重塑文言文阅读教学观》、《语文教师的自我迷失与回归》、《浮生六记》、《想起王先生》等,姜小平老师的小说、散文《优质课》、《路遇》、《木棉时代》。教师作品,激起了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写作兴味,增添了教师的文化品位和学校的书香味。
  总起来说,我校子课题研究,带动了我校师生的校园文学创作,探索了一条指导学生写文学类高考作文之路。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提高了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适应我国当前的新课改形势。课题研究还给学科组的日常工作增添了新鲜的血液,配合学校营建高雅的人文环境,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它将对我校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产生长久的影响。
  

上一篇:“校园文学与人文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下一篇: “新课程与初中文学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