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成果展示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报告提要 2013-05-03 09:25:51  发布者:phpcms  来源:总课题组

    “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组
 
    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批准号:FHB060353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批准立项年度:2006年度
    主持人:彭小明  王世龙


   【摘要】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自2006年底批准立项、2007年4月开题以来,在温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国中语会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大中小学同仁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总课题组认真制定和不断完善了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并根据少而精的原则,陆续确定批准了一些子课题,建立了一些实验学校。三年来,总课题组及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组的同仁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论校园文学》一书是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果,由总课题组组长彭小明、副组长王世龙等主要成员著述,已于2009年5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校园文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富有开创性、启迪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此前,王世龙编著出版了《校园文学与创作》,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校园文学理论研究的个人专著。彭小明、王世龙还在《现代语文》2008年4月上旬刊发表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研究》的论文。王世龙、王晓莹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给教育插上文学的翅膀——中国校园文学三十年》的长篇述评。《现代语文》还设专辑发表了本课题论文8篇。此外,我们还出版了《碧云风情》、《西部月窗》、《校园文学与高中生人格培养》、《人格是这样炼成的》等一批校本教材和校园文学读本,出版了《何处金屋可藏娇》、《春天,我的脚印》等学生文学作品集。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一.研究问题
    1.研究目的
    探索以校园文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语文教育途径、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⑴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发挥文学特殊的育人功能,发展学生文学素质和人文修养,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情感道德意识,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⑵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培养一批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新型骨干教师。
    ⑶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校园文学繁荣,积淀、发展校园文化,从而建设有独具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⑷ 为素质教育注入活力,开创语文教育新局面。开辟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语文教学模式——具有文学独特魅力的语文大课堂,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2. 研究意义
既是一项富有创新性、开拓性的理论研究,又是一项依托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⑴ 形成和提升校园文学的理论,填补这一理论空白
    ⑵ 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学实践活动,推进新课程改革
    3. 研究假设
    ⑴ 校园文学的广义性
    ⑵ 校园文学活动的广泛性
    ⑶“语文大课堂”的创新性
    ⑷ 校园文学研究的持久深入性
    4. 核心概念
    ⑴ 新课程改革:在本课题研究中,“新课程改革”既是作为“校园文学”的背景出现,又是作为“校园文学”的旨归出现。
    ⑵ 校园文学:本课题研究中的“校园文学”,不限于校园文学作品本身,也不限于形成这些作品的过程——校园文学创作活动,简言之,它应该指涵盖鉴赏、创作、批评、交流、组织指导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校园文学综合实践活动。
    ⑶ 语文大课堂:以校园文学作为切入点,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语文大课堂。较之传统的语文课堂,语文大课堂有着更大的自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灵活性。校园文学活动手段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语文大课堂,自会形成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使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乐趣。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 理论基础
    与当前“校园文学”较为繁荣相比,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十分不足。目前能零星看到为数不多的小论文。从中国期刊网统计看,1979年至本课题立项之前约有80余篇文章论及校园文学,但真正谈校园文学的只有30来篇。
    2. 相关研究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综合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与校园文学活动相关的新观点。“十五”国家级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在我国校园文学发展史中首次以国家课题的形式从学校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研究,编辑出版了论文集《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王世龙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为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及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为建立科学的校园文学及其教育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
    三.研究程序
    1. 研究设计
    课题组坚持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并重,共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组织若干精干研究人员进行理论攻关,并选取具备科研条件的学校为实验学校,承担子课题研究。
    2. 研究对象
    ⑴ 校园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⑵ 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
    ⑶ 校园文学与校园文化研究
    ⑷ 校园文学与人的发展研究
    3.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法、访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4.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⑴ 申报与立项阶段(2006年8月—12月)
    ⑵ 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9年12月)
    召开开题报告会、课题研究培训会,确定审批子课题的立项与实施方案。2007年4月21日~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开题会。2007年5月5日,《中国教育报》作了《“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开题:校园文学研究“升格”》的报道,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报道指出:“它的顺利开题标志着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校园文学’已取得了它应有的地位。”
    开展理论研讨教学实践并重的研讨会、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专家现场指导。2008年4月19日至21日,首届全国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论坛在温州大学举行。《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26日作了《校园文学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首届新课改与校园文学论坛举办》,报道称:“首届全国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论坛的举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总课题组对实验学校组织检查、督促。
    总课题组成果编辑出版。 
    ⑶ 结题阶段(2009年7月—12月)
    四、研究成果概述
    1. 彭小明、王世龙等著:《论校园文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果——由总课题组组长彭小明、副组长王世龙等主要成员著述的《论校园文学》一书,于2009年5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校园文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富有开创性、启迪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是继“十五”国家课题研究成果《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和《校园文学与创作》的又一突破性成果。全书分为绪论及“校园文学历史与发展”、“校园文学活动”、“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校园文学与学校教育”、“校园文学创作”五章,附录“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的部分重要研究动态资料,包括毛志成、陈金明、田慧生、傅国亮等名家有关校园文学的论述,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论校园文学》一书,已构建起校园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完整地阐述校园文学研究成果的专著,反映了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最高最新水平。
    2. 王世龙著:《校园文学与创作》,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出版于课题研究初期的《校园文学与创作》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校园文学研究的个人专著。著名作家毛志成为本书撰写《校园文学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代序)。全书分为“导言”、“校园文学概说”、“蓬勃发展的当代校园文学”、“从作文到文学”、“练好语言的基本功”、“深翻文学的土壤”、“努力发展校园文学”七个部分。它是一本指导校园文学创作入门的书,又是一本指导开展校园文学教学活动的书,也是一本进行校园文学理论研究的书,对校园文学的概念及其特点、重要意义进行了较为完善的阐述,对校园文学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为研究者提供了资料。
    3. 彭小明  王世龙:《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研究》,《现代语文》杂志2008年4月上旬刊 
    主要观点包括:⑴校园文学的界定;⑵校园文学研究的背景;⑶校园文学研究的目的;⑷校园文学研究的范畴。
     4.王世龙  王晓莹:《给教育插上文学的翅膀——中国校园文学三十年》,2008年12月21日《中国教育报》
    这是对新时期校园文学及其成果的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是当代校园文学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文章高度评价了新时期校园文学的巨大成绩和贡献,对30年来校园文学社团蓬勃发展的现象予以回顾和总结,回顾了校园文学新人辈出的新气象,对多年来校园文学理论研究做了初步总结。
     5.实验学校湖南省桃源县凌津滩镇中学研究成果——《碧云风情》(黄先利、龚太华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课题组指导实验学校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实验学校之一、湖南省桃源县凌津滩镇中学研究成果——《碧云风情》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成功范例。全书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实际,主旨鲜明,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适合教学。选文多为本校师生原创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该书得到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好评。
     6.实验学校湖南省临澧县第四中学研究成果——《校园文学与高中生人格培养》、《人格是这样炼成的》(尹 德立、谭平阶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实验学校之一、湖南省临澧县第四中学的研究成果——《校园文学与高中生人格培养》、《人格是这样炼成的》两书是一个学校进行子课题研究的完整个案。《校园文学与高中生人格培养》一书从新课程改革目标出发,以校园文学与高中生人格培养策略研究为基本着眼点,全面反映了该课题立项动机、作法与效果,富于现实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具有普遍的推广与应用价值。《人格是这样炼成的》一书是一部中学生人格修炼文学快餐读本,是一部充分体现以教育本质求诉为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自我修养教材,富有乡土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具有广阔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五、分析和讨论 
    1. 本课题研究坚持了科学性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既是一项富有创新性、开拓性的理论研究,又是一项依托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十分明显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已经初步形成校园文学理论框架,并在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学理论的空白,已被初步填补。通过本课题研究,又进一步活跃了校园文学实践活动,推进了新课程改革。本课题研究问题真实,研究前提可靠,研究方法适当,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结论自然合理可信。
    2. 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
    几年来,本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论校园文学》等论著的出版与发表,对基础教育中开展校园文学实践活动第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理论概括,积累了新的教育教学实践案例,丰富了有关语文教育教学课程和方法的理论,为构建“校园文学学”、“校园文学史”、“校园文学创作”等新学科、新课程、新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起到了引领学术发展的作用,研究团队正在集结成校园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队伍。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事实,对当前中小学校园文学活动现状、文学教育的成绩与经验、问题与困惑有了更切实的了解。始终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服务,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致力于形成一批优秀的教育实践成果。
     3. 本课题研究坚持了规范性的运作
    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发挥集体智慧,广泛听取专家和一线教师意见,制定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研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规范、严格。在组织编写理论专著和研究论文时,坚持做到论述全面,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可靠、系统,引证规范。对于实验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不合要求者,课题组一一致函指出,帮助他们提高。
    4. 本课题研究克服了难度大的障碍
    由于校园文学的多义性和校园文学研究的广泛性,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复杂,工作难度很大。我们抓住了校园文学与学科教育、学校建设、学生发 展这三个最基本的关系,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清晰、明了。在每一项成果的产生过程中,也遇到了调查或实验工作量很大、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量很大的困难。研究人员知难而进,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克服困难,终获成功。
    5. 本课题研究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尽管还不够丰厚、深刻、完善,但无疑有着明显的前沿性和开创性,沿着这条历尽艰辛的道路奋勇前行,成果无疑会越来越丰硕,越来越完美,对学科发展必将有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它将大大丰富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将牵动“校园文学学”、 “校园文学史”、“当代校园文学”等一批新的学科或学科分支的建立和发展。也会对若干教育决策问题产生影响,其中会牵涉到对学生评价、对教师及学科教学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校园文学指导教师的待遇等问题。本课题对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也有创新性的指导意义,有广泛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六、建议
    1. 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文学研究,为创建我国校园文学学而不懈努力
    本课题首次把校园文学作为全国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标志着校园文学已取得了它应有的地位。课题研究以全新的视野和理论高度,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指导,总结、整合、优化、提升校园文学教学活动业已取得成功经验,探讨其教育规律,开辟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新途径。围绕四大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但由于时间不足,其高度、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当前,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育人环境为“校园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鉴于校园文学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进一步深入开展的需要,最近决定成立校园文学委员会,并以本课题组及实验学校为其主体。这样,就组建起全国校园文学研究者的专门学术团体,形成一个站得高、望得远、携手集结、互相交流、共创新辉煌的平台,一个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把校园文学事业推向更高层次、更新水平的机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的成 立,标志着校园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一个新层次。深入开展校园文学研究,创建我国校园文学学的任务已经提到我们的日程,因此,我们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应继续重视校园文学研究,并进一步加大力度,以期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2. 课题研究要进一步联系教育实际,服务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实践
    在加强校园文学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深入学校实际,发现、了解学校校园文学实践活动中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总结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经验,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积极总结、推广校园文学与学科教育、学校建设、学生发展相结合卓有成效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服务,致力于形成一批优秀的教育实践成果,致力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致力于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是“十一五”课题研究中我们时时把握的基本方向,要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上一篇:语文专家高度评价北师大附中研究成果
下一篇:“刘绍棠现象与新时期校园文学研究”结题报告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