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
朋友老林家有只善解人意的狗,每回探访他总唤来爱犬表演一番,手掌平举,狗便做人立,前肢弯曲,瞪着黑珠子般大眼睛,撒娇似地摇晃脑袋。狗儿已完全“人化”,喝咖啡,吃汉堡,餐餐非叉烧肉不欢,夜夜赖在主人卧床上,作息与人无异。老林还让它表演一项绝活,轻声对它吹口哨,只见它双耳尖竖,伸长颈项,居然引吭高歌。
初次听见狗儿唱歌,浑身像爬满毛虫,感觉极其不舒服。印象中狗儿对月长嗥,声音悠远而粗犷,仿佛呼唤失去的自我,那情景方叫人感动。被彻底驯化的狗已经不再嗥叫,它们学习唱歌,轻柔而夹带几分幽怨,犹如街头阳刚气全失、粉捏般少年郎,在小小天地里软软生活。
驯化动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远在石器时代,人类便懂得将野生动物置于人为饲养管理条件下繁育,使其能在家养条件下生活、繁衍,并为人类利用。考古学家考证,最早驯养的是狗,其后是猪、牛、羊、马等家畜。
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畜的是中华民族。野猪原是凶悍、敏捷的野生动物,敢于同虎豹等猛兽生死相搏,俗称“一猪二熊三老虎”,足见其骠勇难驯。野猪长相绝不讨好,头部狭长,体毛硬直,雄性野猪的上犬齿侧生朝上成为獠牙,动作迅猛,集体行动时,雄狮亦不敢撄其锋。
猪只被圈养起来后,活动空间狭窄而封闭,于是头骨变短,犬齿退化,面部加宽,后躯加长,体重增大,体幅变宽,胃肠发达,腹围增大。家猪也改变祖先们喜在清晨与黄昏觅食的习性,转为昼习夜寝,性情也变得温顺,唯独发情欢叫方略显野猪雄姿。驯养后的猪只习惯在猪槽前挤压抢食,长嘴拱食又拱泥,饱餐后集体瘫躺艳阳下,尽长肉不长脑,懒懒地等待上架挨刀。
实际上,生活在猪圈里确实难挑出什么瑕疵,被圈定的活动空间虽然不大,但猪只都拥有自己一块泥地,可以专注地埋头翻拱,不必为形而上事物自寻烦恼。主人对猪只的照顾无微不至,餐食营养精密计算,身上什么地方该长什么肉,肥瘦比例从不含糊,什么时候发情、交配,该生育几胎,都有全盘计划。内外兼美的猪只能获选拍摄健康猪肉广告,镜头前展现粉红肉姿,撩人食欲;幸运的还荣登大银幕,扮演宝贝猪角色,展示猪只独有的智慧,颠倒众生。
据说动物缺乏自省与反思能力,驯养后有安定舒适环境,食物充裕,不再遭受天敌威胁,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因此,除了好莱坞炮制的动画片如《落跑鸡》,从未听闻家畜抗议、示威、革命行径,抗拒安逸生活即使在人类世界也属不智的。
近读中国早逝英才王小波绝妙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对猪只宿命略有改观。文中作者尊称之为“猪兄”的公猪,拒绝人们为它安排的生活模式,不甘被安逸吞噬个性,它厌恶猪圈的呆板单调,经常四处游逛,饱食后便敏捷地跳上屋顶晒太阳。“猪兄”对圈里身材走样而脏臭的母猪不感兴趣,跑到附近村寨找天生天养的猪只调情,而最令领导忌恨的则是它不安分地模仿换班汽笛声音,扰乱工人正常干活秩序。
一切都有固定主题的猪圈生活,“猪兄”的“特立独行”显然兼具煽动性与破坏性,不利猪圈的长治久安。领导于是动员二十余人,携带shouqiang与忠心的狗前去捕杀,“猪兄”冷静而机智地突破围捕,冲出猪圈,回归自然。作者后来在野地与“猪兄”重逢,它已长出獠牙,彻底摆脱人类以各种美名强拴在它身上的枷锁。
王小波总结说:“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诚哉此言!这年头安居狗窝、乐于做猪的畜牲比比皆是,浑浊世流里寻找一双清澈而深思的眼睛,恐怕比找一只勇敢跳出猪圈的猪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