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现代精品 > 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生辰与运程 2013-04-22 17:00:48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易一

  婚宴上,酒过三巡,一对新人在结婚进行曲中缓步进场。来到“通关处”,即有人刁难新郎哥道:“你能告诉嘉宾,新娘的农历生日是在哪一天吗?”新郎哥迟疑良久还是无法作答,唯有接受惩罚,抱起同样狼狈的新娘子,走出大厅。

  “老黄历”早已难得一见;“黄道吉日”大概只有中国边远地区的居民还说得清楚;远离传统“堡垒”的大都会、小城镇居民,尤其年轻一代,心里恐怕也没有什么“初一”、“十五”这回事了。如果不是成了一种商业图腾,经过媒体大事宣扬,那些连“老黄历”也不知为何物的“化外之民”,恐怕更料想不到转眼来到的丙戍年,为什么要由狗儿爷来“坐正”,并统率世人征战未来的365天了。

  传统之于芸芸众生,有的已和某一个人或群体融为一体,成了他或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却为某一个人或群体视为无物,当作“莫须有”的包袱,与自己全不沾边。每隔数年召集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轮番主办的国家少不了乘机推介自己的传统服装,并为之沾沾自喜;——一时三刻间,但见各方嘉宾一字排开,不分高矮肥瘦、男女老少一律披上特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制服”,台上台下确实无不嘻哈绝倒。但像韩国的大褂Tukumani或中国的棉袄之类的传统服装,几乎无一不是盛大节日/场合才派得上用场的。回到现实中来,怎样传统的人依然不得不“入乡随俗”,与时尚共舞,“包袱”还是新的比旧的来得有意思。

  毕竟今天不是昨日:——同样一个地球/一个世界,但几千年前的“那一个”也不是当前的“这一个”。纵使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老子等等先哲复活,他们对客观事态的反馈、思维、思考方式等等,必然也表里另有一套,要想从中找到“一脉相承”的痕迹,恐怕并非易事。似乎只有一直活在过去的“侏儒”,才会相信古往今来、天地万物一成不变,而且正如自个儿“躲进小楼成一统”一样,一贯“自我感觉良好”。

  世间当然不乏以古为今用的“醒目仔”;所为何事,所为何来,无须画出肚肠,“公仔”的本相也同样昭然若揭。意义与收效呢,却似乎只有当事人知之最详。只是不论怎样宣扬先哲的彪炳业绩,怎样突显昔日的光彩,终究还是为了今人/今世的利益着想。“今宵星辰今宵风”,事实硬是如此。要是阁下有幸赶在这个时段来到世间,就算连“我是谁”也不明所以,又何憾之有?

上一篇:一川溪水
下一篇:封镇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