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上说:新一代当店,高台不见了。读下去,这才知道原来是新加坡邮政公司开设的“速款”当店。再读下去,新闻说:(这样的当店)没有传统当店高高的柜台,当店员工不会再给人“看不起人”的感觉。
其实,早在30几年前,已经有人在当时的《南洋商报》为文,要求当店不要把柜台设得那么高(我不知道写那篇文章的作者,是不是经常上当店),因为上当店当东西的人,只须蹬起脚跟,仰头去望朝奉的脸。而朝奉的脸,往往是冷冷冰冰的。
当店是一种历史非常久远的生意。以前我们观赏李翰祥导演的古装华语片,就不难看到这种格局的当店。而且坐在柜台上的头柜或二柜,态度都十分高傲。尽管他们行内有俗语说:“有当有赎上等人、有当无赎中等人、无当无赎下等人。”但不管你是哪一等人,你只要走进当店,立刻就有一种被人居高临下看“矮”了的感觉。除非你是瓦岗寨的程咬金,敢敢跳上他们的柜台,去当你自己编织的草蓆和畚箕。
鲁迅先生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患上了严重的水肿,在那几年之中,他几乎每天出入于当店和药店里,从比他高出一倍的当店柜台外,送上衣服和首饰,并在侮蔑中接了钱,再到和他一样高的柜台上,给久病的父亲买药。他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现在上当店的,多不是困顿的人。
10几年前,有记者鉴于新加坡人都有钱了,当店应该是没有什么生意好做的。于是他去访问,谁知竟问出,现在经常上当店的,反而是一些从印尼来新加坡留学的青年,他们当家里的汇款尚未寄到,而晚上又要和朋友出去狂欢,就会把名表首饰,先送进当店。
像这样的“劣少”,我倒不反对他们自动送去给当店看“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