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现代精品 > 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耳朵遇故人 2013-04-22 16:31:55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荆云

    前些时候在听一张爵士专辑。歌手是刚出道的日本女生,所收录的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英文爵士乐经典。专辑的名称翻译成中文,可以是“当一个女孩遇上爵士”(A Girl Meets Bossa Nova)。这个初试啼声的女生选择大家熟悉的经典,恐怕也因为它们是伴随她成长的音乐粮食。

  发现爵士典藏的专辑反反复复收录的尽是些类似的曲目,被时间和人们定位为经典的那一些。当然,同样的一首歌,在不同人的诠释下,终究还是会体现出稍微不同的风格。当然,经典就是经典,可塑性之高总是令人称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都不失魅力。经典的精彩,在于它能对耳朵亲切呼唤的能力。

  之后我又陶醉在另一把女声之中,那就是日本的爵士女王小野丽莎 (Lisa Ono)。她的《浪漫嘉年华》系列一共推出了三张,每张的主题都不一样。喜欢小野的声音,因为一开始听她演唱就觉得她的演绎已经是“经典”的那种了。诚然,这样的结论纯粹出自直觉,是一种偏执、感性的判断。但是我确实已经能够很准确地辨认出她的音乐,比如在人声嘈杂的唱片行里,当断断续续的背景音乐飘进耳朵,我一听出是她,便会激动地对身旁的友伴喊道:“你听,是Lisa Ono!”

  “他乡遇故知”被古人称之为人生的乐事之一。我从来不曾在陌生的异地久居,没有亲身的体验好说,但是相信这句话应该不会作假。虽然没有相关的经历,可是我还是认为人的耳朵是害怕寂寞的。

  我的耳朵就是这样结识不少“朋友”的。除了爵士乐,“过耳不忘”的音乐或歌曲还有很多;它们在我的生命的不同阶段里,都是当时的主题曲。一个瞬间过去,属于它的主题曲也跟着进入记忆的保险柜了。记忆中有音乐伴随的片段生命力似乎比较强,持续性更长,色彩更浓烈。这是一种“通感”吗?或许,只是我偏爱把生活经营得像一支支音乐录像,而且耳朵不甘寂寞吧!

上一篇:风云人事
下一篇:明信片的旅行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