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天空是蓝的、庄稼是长在地里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耗子是怕猫的、坏人是怕好人的、法庭是讲理的、结婚是先谈恋爱的、理发店是只管理头发的、药是可以治病的、医院是可以救死扶伤的……”
“那时候拍电影是无须陪导演睡觉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欠人家钱是要还的、孩子的爸爸是明确的、学校是不图挣钱的、庸人是不能当领导的、白痴是不能当教授的、卖狗肉是不能挂羊头的…”
周末一早,收到朋友从上海以手机发送的短信息,附上这段颇有点意思的“顺口溜”。说它“有点意思”,在于一般“顺口溜”,多少带有炫耀文字功力的意图,读来较“顺口”,也较重滑稽搞笑,这则的语调比较沉重,不卖弄词藻,却道出社会民生与人性百态变化,潜台词是一种慨叹。
当然不能同意全部所说,大部分的比照却都确实,反映社会日益进步与繁荣中,明显的“得”背后,隐藏着很多的“失”,被一串串华丽的经济数字所迷惑,被一幕幕壮观的硬体设施所遮蔽,终究付出许许多多的代价。
沉重的代价,包括环境和人心的污染,大家竭尽所能提高生产,挖掘有限资源搞生产致富,先是弄脏了环境,再用更多资源去美化。地美水清天蓝,是地球的本来面目,现在却成为最高的追求。
更多则是人心的转变。膨胀的私欲,扭曲了原本纯朴的人性,于是猪肉可以灌水卖,法律向势力倾斜,医术高明到有办法换心,却发现找不到良心,医生一手红包一手手术刀,假相和表相,逐渐蒙蔽了真相,天空不再蔚蓝,人心不再清澈。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得到地位,必须争取出位,没有循序渐进,毫无礼让精神,不择手段是唯一的共识,道义放两旁,利益摆中间,连神圣的教育殿堂,也强调经济效益,买官跑官,权钱交易狼狈为奸。
“那时候”也许并非真实的存在,因为“今”和“昔”绝不会,也不可能简单的两极分化,所以这三个字的涵义,更多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憧憬”。“那时候”也许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民智初开的古早年代。当智慧开启了伊甸园之门,也打开了潘朵拉的盒子,外在世界和内心宇宙,就开始发生一连串的质变。